宝剑篇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淬绿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

龟甲参差白虹色,辘轳宛转黄金饰。

骇犀中断宁方利,骏马群騑未拟直。

风霜凛凛匣上清,精气遥遥斗间明。

避灾朝穿晋帝屋,逃乱夜入楚王城。

一朝运偶逢大仙,虎吼龙鸣腾上天。

东皇提升紫微座,西皇佩下赤城田。

承平久息干戈事,侥幸得充文武备。

除灾辟患宜君王,益寿延龄后天地。

形式: 古风

翻译

吴山开始开采,越溪干涸,三块金子熔炼成珍贵的剑身。
经过淬火的碧绿之水,映照着红云,五彩光芒四射。
剑背刻有万年不变的文字,剑胸前点缀着七星图案。
剑身如龟甲般交错,带有白虹般的色泽,剑柄镶有黄金装饰。
犀牛角断裂的剑刃更显锋利,骏马群中的它也难以匹敌。
剑鞘在风霜中显得清冷,剑气遥遥在星斗间闪烁。
在灾难中,它曾穿过晋帝宫殿,在乱世中,夜晚进入楚王之城。
一日机缘巧合,遇见仙人,剑鸣声中腾空而起。
东方天帝将它提升至紫微星座,西方天帝则赐予赤城田的荣耀。
长久和平,它结束了战争,有幸成为文武兼备的象征。
它能消灾避祸,适合君王,延年益寿,超越天地的存在。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把宝剑的制作过程和其精美绝伦的样子,以及它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从“吴山开,越溪涸”一句,可见剑的材质选自名山大川,质量上乘。接着,“三金合冶成宝锷”表明了剑的制作过程是经过反复淬炼,集三种金属之精华于一身,形成坚韧无比的宝物。

“淬绿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则形象地描绘了剑锋在阳光下的闪耀,如同经历过千锤百炼后的翠绿色泽和映照出斑斓红云的壮丽景象。剑上的装饰也极尽奢华之能事,背上铭刻着“万年字”,胸前点缀着“七星文”,龟甲参差如白虹般的色泽,辘轳宛转如黄金般的光彩。

剑柄上的设计也同样精美绝伦,“骇犀中断宁方利”和“骏马群騑未拟直”展现了剑在使用时的威武雄壮。风霜凛凛,匣上清明,精气遥遥,斗间闪耀,都是对宝剑威严和神圣的一种写实。

诗中还穿插着历史事件,如“避灾朝穿晋帝屋,逃乱夜入楚王城”表达了这把剑在动荡的历史时期曾被用作避难之物。接着,“一朝运偶逢大仙,虎吼龙鸣腾上天”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直达神域的境界。

“东皇提升紫微座,西皇佩下赤城田”写出了剑在权力和神秘中的地位,以及它与帝王之间的关系。最后,“承平久息干戈事,侥幸得充文武备”表明了在太平盛世中,这把宝剑虽不常用,但其重要性依旧如一,而“除灾辟患宜君王,益寿延龄后天地”则强调了剑的神圣属性,它能够驱邪辟患,延长君主之寿。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宝剑的详细描写,展现了它在历史、权力和精神世界中的重要角色。

收录诗词(213)

李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 字:巨山
  •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 生卒年:644~713

相关古诗词

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

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

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四海帝王家,两都周汉室。

观风昔来幸,御气今旋跸。

雷奋六合开,天行万乘出。

玄冥奉时驾,白拒参戎律。

后队咽笳箫,前驱严罕罼。

辉光射东井,禁令横西秩。

帐殿别阳秋,旌门临甲乙。

将交洛城雨,稍远长安日。

邙巩云外来,咸秦雾中失。

孟冬霜霰下,是月农功毕。

天道向归馀,皇情美阴骘。

行存名岳礼,递问高年疾。

祝鸟既开罗,调人更张瑟。

登原采讴诵,俯谷求才术。

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施恩浃寰宇,展义该文质。

德泽盛轩游,哀矜深禹恤。

申歌地庐骇,献寿衢尊溢。

瑞色抱氤氲,寒光变萧飋。

宗枝旦奭辅,侍从王刘匹。

并辑蛟龙书,同簪凤皇笔。

陶甄荷吹万,颂叹归明一。

欢与道路长,顾随谈笑密。

叨承廊庙选,谬齿夔龙弼。

喜构大厦成,惭非栋隆吉。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清明日龙门游泛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鹿

涿鹿闻中冀,秦原辟帝畿。

柰花开旧苑,萍叶蔼前诗。

道士乘仙日,先生折角时。

方怀丈夫志,抗首别心期。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