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和形象,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修行智慧。"叶落归根,来时无口",以自然界的景象隐喻生命的轮回与本质的回归,暗示了生命终将归于本源,而"来时无口"则可能象征着生命的起点是寂静无声的,是原始状态的体现。
"不留朕迹,腾身北斗",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过程不应留有任何痕迹,真正的修行者应当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高远。"腾身北斗"则寓意着精神的升华与超越。
"火里蝍蟟,吞却嘉州大象",以火中蝍蟟(一种昆虫)吞噬大象的夸张比喻,说明在修行的道路上,即使面对极端的困难与挑战,也能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克服,实现内心的觉醒与成长。
"益州马腹,不觉膨胀",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成长与变化,即使在看似平凡或不易察觉的地方,也能感受到内在力量的增长与扩展。
"灯笼露柱大笑,拾得寒山抚掌",最后两句以幽默与轻松的方式收尾,象征着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喜悦,如同灯笼与露柱的笑声,以及拾得与寒山的欢愉,体现了禅宗追求的“悟道”后的自在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生命、修行、觉悟等主题,展现了禅宗独特的智慧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