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俯随缰锁就科名,可笑兰坡未苦清。
不管北山怨猿鹤,竟从南海掣鳌鲸。
赏延于世愧在我,思济斯民同此情。
轩冕傥来来则受,未来犹可以诗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涛的《兰坡过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自嘲和无奈的心情。他“俯随缰锁就科名”,意味着他不得不遵循世俗的规则去追求功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会觉得兰坡——一个代表清高志节的地方——未能真正领略其中苦涩,因为诗人自己并没有达到那种境界。
“可笑兰坡未苦清”,表达的是一种自嘲之情,兰坡的清冷高洁是他所向往但又无法企及的。接着,“不管北山怨猿鹤,竟从南海掣鳌鲸”则显示了诗人内心的不甘平庸和对远大志向的追求。
“赏延于世愧在我,思济斯民同此情”,这里的“赏延于世”可能指的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流传后世,同时也感到愧疚,因为自己无法完全达到济世救人的理想。诗人表达了对广大百姓的关怀和责任感。
最后,“轩冕傥来来则受,未来犹可以诗鸣”,这里“轩冕”指的是车盖,是古代帝王所用车辆上的装饰,也象征着高贵的身份。诗人表达了即使在未来的日子里,尽管无法达到那种高贵的地位,但仍然可以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一方面,他不得不顺应世俗追求功名;另一方面,他又有着济世救民的高尚理想。同时,通过对兰坡清冷的自嘲,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展望,李涛展示了自己对于个人的处境和社会责任的深刻体悟。
不详
处事无心万象春,任渠逆境自横陈。
笼中无疗家贫药,门外有催诗债人。
酒盏阔疏瓶久卧,文书散乱案多尘。
生前富贵非吾愿,肯学痴人问大钧。
儿童传好语,王子去求仙。
我住亦迩只,君胡不惠然。
相望百里外,一别五年前。
会聚浑闲事,鹭鸥盟要坚。
有诗千首可成名,万户侯封亦可轻。
自是高标凌富贵,肯随馀子逐恩荣。
君游璧水甘芳饵,仆为铨衡上玉京。
水镜兰坡各求第,诗盟似未十分清。
清敏当年宰宝唐,至今遗爱在甘棠。
税苗有例分三等,吏卒无因下六乡。
时异事殊民尚忆,人亡政息事堪伤。
如今白纳重催吏,也坐先生对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