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登乌石山和幕府杨子承韵

海国山四围,繁华坐消歇。

楼观沉夕阳,鸿雁下秋色。

水边无丽人,石上多古刻。

感此暮归迟,秋露满山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立秋日登乌石山和幕府杨子承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秋日山水画卷。首句“海国山四围”,展现了乌石山四周环抱于海中的地理环境,暗示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开阔与深远。次句“繁华坐消歇”则寓言般地表达了世事变迁,往昔的热闹不再,流露出淡淡的哀婉之情。

“楼观沉夕阳,鸿雁下秋色”两句,通过夕阳西下和鸿雁南飞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同时也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楼台在夕阳中显得沉静,大雁的归巢象征着游子思乡或人生旅途的终点。

“水边无丽人,石上多古刻”两句,描绘了山间的静谧与历史痕迹,水边不见佳人,只有古老的石刻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增添了岁月沧桑之感。

最后,“感此暮归迟,秋露满山白”以个人的感触收束全诗,诗人因眼前景色而触动,感叹时光荏苒,晚归的脚步似乎更加沉重,山上的秋露已凝结成霜,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易逝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以景抒情,借乌石山的秋日景色,寄寓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登乌石山仁王寺横山阁

千尺青莲座,烟霞拥地灵。

山川几緉屐,日月两浮萍。

鸟没天垂海,龙归水在瓶。

深堂说法夜,应有石头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观志能分得君字志能与仆同榜又同南台从事考满北还

登台曾并辔,射策又同文。

八月中秋别,三年此日分。

风霜下木叶,鸿雁渡江云。

无日不思我,有诗还寄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过采石驿

客路青山外,乡心落照边。

润烟浮野树,凉雨过淮天。

水调谁家笛,江帆何处船。

蛾眉台上月,今夜照孤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权上人

故人久不见,怅望思迟留。

白雁寒沙月,黄云老树秋。

风霜侵客鬓,鼓角入边愁。

满目关河兴,登临倦倚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