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枉渚

一带篱笆,羝羊角痒。才穿寸许便成丈。

茅山山上放悲声,恰闻沧海春潮声。

百尺石帆,凌风何往。有人柳外敲孤桨。

张公吃酒李公颠,江头枉渚真成枉。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枉渚》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开篇“一带篱笆,羝羊角痒”,以篱笆和羊角的形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羊角的痒感暗示着生命的活力与探索欲。接着“才穿寸许便成丈”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事物成长的迅速与惊人,同时也隐喻了人生境遇的瞬息万变。

“茅山山上放悲声,恰闻沧海春潮声。”这两句将自然界的两种声音——山上的悲鸣与海上的春潮相提并论,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不同情感体验的思考。山上的悲声或许代表了人生的低谷或痛苦,而海上的春潮则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百尺石帆,凌风何往。”石帆在风中飘扬,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人在命运之风中的漂泊不定。接下来“有人柳外敲孤桨”一句,描绘了一幅孤独而坚定的舟行画面,象征着个体在追求理想与自由时的坚韧不拔。

最后,“张公吃酒李公颠,江头枉渚真成枉。”通过引用民间故事,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张公吃酒、李公颠倒,寓意世事无常,人生如梦。江头的枉渚,既是地理上的错误,也是对人生中那些看似徒劳的努力的讽刺。整首词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363)

曾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湖心亭

已老垂杨,初成野菼。荷花荷叶高于槛。

便从槛上摘荷花,江亭即作沙棠舰。

天末风凉,湖心月澹。一声渔唱开诗胆。

隔花似有可人来,新疴谁道狂情减。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水龙吟.书怀

阿婆三五华年,你那曾东涂西抹。

今朝只是,作腔装势,向谁喧聒。

明认鹓雏,犹将腐鼠,公然么喝。

又谁知有了,秃笔破砚,许大的,穷家活。

一自閒堕落。便几年、雪侵华发。

丝萝风致,夜邀山鬼,烛余空跋。

明月长江,清阴名岳,记曾簪笔。

思从兹更弃,老妻弱息,问吴门卒。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有忆

已过寒食清明,也复连日濛濛雨。

池塘绿涨,阑干红褪,独吟无语。

猛忆楼头,玉人那日,曾携手处。

把罗巾重展,泪痕几点,犹疑是,桃花露。

便欲凌空飞去。尽徘徊、怕还无据。

绿阴满地,绣帘珠箔,重门何许。

莫又年来,青青双鬓,多萦离绪。

凭清宵梦寐,寻消问息,到清虚处。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真州废园

真州城里荒园,藤花犹挂无枝树。

挐空紫爪,承烟秃干,飘零无主。

几度徘徊,满庭烟草,一天风絮。

看堆瓴累石,颓垣三尺,都不见,开门处。

曾记昔年歌舞。更安详、食经茶谱。

绣帘促膝,玉阑携手,尽应仙侣。

谁料如今,假山遮断,桥头鹓鹭。

只斜阳一片,暮鸦万点,约将秋住。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