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山云忽低回,四郊纷白雨。

老农荷锄归,布谷桑间语。

相劝一何勤,一鸣再三俯。

老农感禽意,岂惮东作苦。

嘉谷已函活,尚待明月煦。

小儿未解事,大儿远服贾。

农器已可陈,锄耰在梁梠。

入室惟老妻,出汲抚罂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农村生活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人与自然、季节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首句“山云忽低回,四郊纷白雨”描绘了雨前乌云低垂,四面八方纷纷扬扬下起了白雨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即将下雨的氛围。接着,“老农荷锄归,布谷桑间语”描述了老农扛着锄头回家的情景,同时,布谷鸟在桑树间鸣叫,仿佛在提醒农人播种的时节已经到来。

“相劝一何勤,一鸣再三俯”表现了布谷鸟的叫声充满勤劳的意味,它一次又一次地低头鸣叫,似乎在鼓励农人辛勤耕作。老农被这种声音所感动,不惧怕春耕的辛苦,因为嘉谷的生长需要这样的劳作。

“嘉谷已函活,尚待明月煦”意味着虽然种子已经发芽,但仍需等待明亮的月光照耀,给予生长所需的温暖和光亮。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农事期待的表达。

“小儿未解事,大儿远服贾”描绘了家庭中不同年龄成员的状态,小儿子还不懂得农事的重要性,而大儿子则远在他乡经商。这里体现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责任和角色。

“农器已可陈,锄耰在梁梠”说明农具已经准备妥当,放在屋梁或屋檐下,随时可以使用,体现了农事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入室惟老妻,出汲抚罂甒”则展示了家庭内部的和谐与温馨,老妻在家中的角色,负责日常的家务,如取水、照顾家人,体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农耕文化中的勤劳、智慧、和谐与希望,是元末明初时期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二月二日漫兴

东风吹散社公雨,红白花开烂锦云。

时俗喜逢迎富日,老夫羞作《送穷文》。

裌衣试著寒犹怯,拄杖归来酒半醺。

为问驿桥杨柳树,送人多少去从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熊元修

佳儿发轫之官去,名父居閒味道腴。

诗卷剩添兵后作,酒尊常为客来沽。

江湖结社鸥盟冷,辽海还乡鹤梦孤。

烟水相望远相忆,寒云欲雪尽模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徙居横山口号

为爱横山山水清,山前筑室小溪萦。

老夫枕石看云卧,儿辈求田候雨耕。

古井寒泉龙有宅,孤村夜月犬无声。

廿年两眼风尘暗,犹喜如今见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儿子木蒙恩释屯种而归诗以志喜

老乌失孤雏,噭号鸾台前。

鸾鸣彻九渊,德泽降自天。

铁笼放雏归,渴饮剑井泉。

井泉非不甘,饮之不下咽。

念我老病乌,肺肝烟火然。

反哺知几时,骨肉且生全。

牖户尚绸缪,羽衣复褊褼。

众鸟喜声集,卉木回春妍。

援笔纪离合,执徐洪武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