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小圃城南用渊明归田园居韵六首(其二)

说难死韩非,法蔽叹商鞅。

当时轩冕计,肯作刀锯想。

辰来阴影集,事过流电往。

胡为意无穷,机械日争长。

俗中多局促,正觉斯道广。

斯道不可迷,荒涂辟榛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俱所作的《得小圃城南用渊明归田园居韵六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说难死韩非,法蔽叹商鞅”借用历史人物韩非和商鞅的故事,暗喻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则中,人们往往难以保持自我,甚至被规则所束缚。韩非和商鞅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家代表,他们的思想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人自由的反思。

接着,“当时轩冕计,肯作刀锯想”进一步探讨了权力与地位对人的影响。轩冕在这里象征着高官显爵,刀锯则象征着权力的残酷性。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追求权力和地位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的担忧。

“辰来阴影集,事过流电往”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阴影的聚集和流电的快速移动,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事物变化的迅速。

“胡为意无穷,机械日争长”则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复杂人际关系和竞争压力的感慨。胡为在这里意味着为什么,意无穷则指思绪无限,机械日争长则指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和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切忧虑。

最后,“俗中多局促,正觉斯道广”转折到对“斯道”的理解,即真正的道理或真理。在世俗的束缚下,人们感到局促不安,但在诗人看来,真正的道理是宽广的,能够引领人们超越表面的困扰,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斯道不可迷,荒涂辟榛莽”则是对如何寻找到正确道路的呼吁。斯道不可迷,意味着不能迷失在世俗的迷雾中,而要开辟出一条通向内心深处的道路,克服困难,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个人自由以及道德追求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洞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得小圃城南用渊明归田园居韵六首(其三)

年大百无味,区中故人稀。

京江一都会,卜筑行当归。

傥回故人车,云关访荷衣。

时来吐情话,未觉世相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得小圃城南用渊明归田园居韵六首(其四)

馀生甚穷独,四海谁与娱。

故乡道脩阻,宛在太末墟。

向来亲仁意,正拟城南居。

乌衣丈人行,玉树珊瑚株。

所冀邻里间,徜徉从所如。

如何漳滨卧,使我恨有馀。

会当悟杯蛇,灵府静以虚。

且复陪杖屦,敢言通有无。

形式: 古风

得小圃城南用渊明归田园居韵六首(其五)

缅怀斜川人,胜日追邻曲。

超然睇层丘,鸡黍聊自足。

却观夸夺子,胜负一棋局。

空怀千岁忧,昼短思秉烛。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得小圃城南用渊明归田园居韵六首(其六)

长安冠盖区,九轨三广陌。

不知乌帽底,谁独适吾适。

定无羊求子,相与数晨夕。

莫言三径微,永杜声利隙。

流风有仍孙,心不受形役。

朱门见蓬户,华榜标世绩。

二仲倘可睎,忘年赖谦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