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红窗月》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梁鼎芬所作,通过“素琴清酌”、“款深宵”等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记当时烂醉,隔坐欢招”,回忆往昔欢聚之乐,与当前的孤独形成对比,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又到寻春打桨、过溪桥”,春天再次来临,诗人却只能独自泛舟,寻找春意,这既是自然界的轮回,也是人生境遇的映射。接着,“瑶珰凤纸如云影,影也迢迢”,以瑶珰(珍贵的首饰)和凤纸(华丽的纸张)比喻美好事物的虚幻,如同云影般遥远不可触及,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最后,“叹江湖跌宕,萍絮飘摇。那便红螺山下、戏相邀”,江湖生涯的动荡不安,如同随波逐流的萍絮,让人感到无常与无奈。诗人或许在想象中,希望能在红螺山下与友人相聚,寻求心灵的慰藉,表达了一种渴望归宿和情感寄托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