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缉图昭国典,按部留宸瞩。
匪厌承明庐,伫兼司隶局。
芸书暂辍载,竹使方临俗。
节变风绪高,秋深露华溽。
寒山敛轻霭,霁野澄初旭。
已切长年悲,谁堪岐路促。
遥林征马迅,别馆嘶骖局。
雅赠响摐金,索居暌倚玉。
悽断离鸿引,劳歌思足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外地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写出官员所居之处雄伟壮观,显示其地位尊贵。接着“缉图昭国典,按部留宸瞩”表明官员在遥远的地方执行着国家的法规和制度,保持着对皇权的忠诚。
“匪厌承明庐,伫兼司隶局”则透露出官员虽然身处高位,但仍旧勤勉工作,不懈怠。诗人通过“芸书暂辍载,竹使方临俗”表现了官员工作的繁忙和文墨不停。
在后半段,诗人描绘秋天的景象,“节变风绪高,秋深露华溽。寒山敛轻霭,霁野澄初旭”表达了秋季的萧瑟和清冷,同时也反映出官员内心的孤寂与淡泊。
“已切长年悲,谁堪岐路促”则是官员对于远离家乡、亲人以及友人的深深怀念。紧接着,“遥林征马迅,别馆嘶骖局”写出了官员奔波在外的辛劳和对归途的渴望。
最后,“雅赠响摐金,索居暌倚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赏识与追求,而“悽断离鸿引,劳歌思足曲”则是官员在异乡的孤独感受和对于归宿的无限思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官员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唐代士大夫阶层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不详
唐初学者。少以文藻知名。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参决政事。又与人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曾一度坐事放逐。则天临朝,倍受信任,官至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后以私议太后返政,并受人诬告,被赐死
白云引策仗,苔径谁往还。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
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蚤。
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
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
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
能在人代中,遂将人代隔。
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