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作过商翁墓(其一)

当年不佩封侯印,后世谁寻堕泪碑。

定远将军岂夸勇,关南常侍最能诗。

故人不解传遗事,五岭犹能识信旗。

墓下寂寥无鼓角,秋风独向白杨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复作过商翁墓(其一)》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通过对商翁墓地的追思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怀念与对逝去岁月的惋惜之情。

首句“当年不佩封侯印”,开篇即以一种惋惜的口吻,表达了对商翁生前未得封侯的遗憾。接着,“后世谁寻堕泪碑”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商翁虽已逝去,但其事迹却鲜为人知,只有在后人心中留下一丝哀伤的痕迹。这种对比,凸显了历史人物命运的无常与世态炎凉。

“定远将军岂夸勇,关南常侍最能诗”两句,通过对比商翁的不同身份和才能,既赞扬了他的勇猛与才华,也暗示了他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尊重。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让读者对商翁的遭遇产生共鸣。

“故人不解传遗事,五岭犹能识信旗”则将话题转向了商翁的身后之事。诗人感叹,即使在他生前的好友也不理解他的事迹,唯有五岭之地的人们还能辨认出他留下的旗帜。这一细节描绘,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表达了对商翁精神遗产得以流传的欣慰。

最后,“墓下寂寥无鼓角,秋风独向白杨悲”两句,以墓地的寂静和秋风中的白杨树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凄凉而肃穆的氛围。墓地的寂寥象征着商翁的孤独与被遗忘,而秋风与白杨树的描写,则寓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这两句诗,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商翁深沉的哀悼与对历史记忆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商翁墓地的追忆,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对逝去岁月的怀念。沈辽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考的世界,让人在品味之余,不禁对生命的意义和历史的价值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复作过商翁墓(其二)

平生气业许谁知,官制应崇九尺碑。

已为朝廷恢远略,不应江汉独无诗。

交牙石锁先偏阵,野烧光开后队旗。

老妇尪残谁主奠,从来伯道使人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复作过商翁墓(其三)

同预杨公国士知,延陵应得我题碑。

人间已悟黄粱梦,泉下谁寻古剑诗。

邕管已闻图像祭,广源无复纳降旗。

水禽山鸟无人意,独解飞鸣不解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复作过商翁墓(其四)

苍头已作归来曲,不信全生庾氏碑。

疑有史官争立传,终无嗣子与闻诗。

后房已闭千金妓,私庙空收五采旗。

闻说诏书优赠典,孤魂应结九泉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庭下菊

夷天九月尾,秋气殊未肃。

病士蒙葛衣,正如庭下菊。

忆昔移菊初,夏暑方烦溽。

瘴山旱无雨,憔悴兹不足。

安得望茅茨,窃自譬松竹。

神仙久视药,孤根寄穷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