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居与仁先结邻赋呈四首(其四)

西湖天下奇,移步各殊形。

传之画师稿,意匠存模型。

遂令游观客,颠倒遗性灵。

老夫独迂怪,筑此背湖厅。

懒焚天竺香,不礼三潭星。

编篱辟幽径,种竹可中亭。

南北两高峰,列几如罍瓶。

霜天色黝黯,补以湖面青。

置身入閒冷,借景皆空冥。

东邻有高士,避俗常独醒。

取舍定先我,隔篱呼与听。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湖边居住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诗中通过对比西湖的自然奇观与人工构建的湖居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

首句“西湖天下奇,移步各殊形”赞美了西湖的壮丽景色,每一步都展现出不同的美态。接着,“传之画师稿,意匠存模型”则暗示了西湖美景不仅为自然所赋予,也有人工艺术的精心雕琢。然而,“遂令游观客,颠倒遗性灵”指出即便是游人,也难以完全捕捉到西湖的精髓,其魅力超脱于人的感知之外。

诗人自述“老夫独迂怪,筑此背湖厅”,表明自己在湖边建造了一座与众不同的居所,旨在亲近自然,远离尘嚣。他“懒焚天竺香,不礼三潭星”,拒绝了传统的宗教仪式,更倾向于自然的宁静与自我内心的探索。“编篱辟幽径,种竹可中亭”描绘了他在居所周围营造出一片幽静的竹林小径,寻求心灵的栖息之所。

“置身入閒冷,借景皆空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空灵的生活状态。他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借助周围的景物来净化心灵,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最后,“东邻有高士,避俗常独醒。取舍定先我,隔篱呼与听”则表达了诗人与一位同样追求精神自由的邻居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共同避世,坚守自己的价值观,相互理解、支持,共同享受着这份来自自然与心灵深处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湖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追求的向往。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同时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子脩丈约游西溪

西溪九月水清绝,流入法华浸山骨。

掠波艇子轻于瓢,满载秋光款游客。

山僧解事列藏轴,觅遍题名感陈迹。

卷中同是沧桑人,后死重来倍悽恻。

主人避世重乡贤,指点当时隐居宅。

木主亲题月上名,荒庵香火馀芳洁。

百年人事忽翻新,野荷花现女儿身。

影堂遗挂等閒事,庙貌湖山大有人。

形式: 古风

游云栖谒莲池大师塔

云栖背西湖,浩荡宜江景。

到门山又合,步步人孤冷。

莲池旧道场,僧众具纲领。

略参入世法,肃客进瓯茗。

无住方味禅,入林忽思笋。

率性本自然,觉妄异俄顷。

深廊昼悄悄,寒翠上襟领。

还寻祖师塔,飞雨过峰顶。

万竹无一斜,烟云自严整。

始知物象微,戒力常昭炯。

嗟余脱世网,颓放失修绠。

坐收海潮音,胜闻晨钟警。

窅然吾丧我,遒境倘可引。

形式: 古风

钱厚斋投诗赠梅二树次韵奉答

连阴四海昏,一雪千山洁。

冻鸦如我閒,朦胧戢双翼。

故人赠双梅,高与冰檐接。

锄根去泥滓,挂影补篱壁。

春意破鸿濛,花气通山脉。

心从冷处求,室有幽香入。

灭尽少年迹,毋为烟景惑。

窗寒一人晓,天空万花寂。

皎然丘垤平,何处寻荆棘。

避世全吾真,日醉孤山侧。

形式: 古风

丙辰除夕

改岁天无异,窥人烛有情。

骈枝五除夕,冥想一儒生。

雪尽门初启,巢危鸟不惊。

寺钟不停响,谁认隔年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