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泉纪

火燄山之麓,水石生于谷。

遇旱水不枯,悬厓挂飞瀑。

源头有火泉,泉达火亦然。

涓涓炎炎聚,赫濯但无烟。

燄或升数尺,风扇火铄石。

石泐黝而坚,焦土磺气炙。

投木火猝高,烟起如焚膏。

奚堪调鼎鼐,只可涤氄毛。

我闻温泉天下有,又知火泉世界无。

夜光遍烛昼不熄,开台久已炫舆图。

五行本相生,亦有互相剋。

水火既同居,偏成此奇特。

太极分两仪,天地定位之。

山泽通其气,阴阳何差池。

古有甘泉赋,今见火泉窟。

蕞尔一台阳,怪事书咄咄。

土宇厚版章,番界搜未得。

尚有玲珑号玉山,晴明可望不可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火泉的独特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复杂性。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火泉在干旱中依然生机勃勃的场景,以及火与水共存的奇特现象。通过“火泉”这一主题,诗人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也隐含了对自然界规律的思考和对宇宙万物相互作用的理解。

诗中提到的“火泉”,在干旱时仍能保持水源,其源头似乎与火焰相连,形成了一种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火与水的共存,不仅在视觉上形成鲜明对比,更在物理性质上展现出自然界中难以解释的现象。诗人通过“火泉”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存在着超越人类理解的力量。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五行”理论,即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太极”与“两仪”的概念,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哲学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些元素的融入,诗作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观,更触及了更深层次的宇宙观和生命观。

最后,诗中提到的“温泉”与“火泉”的对比,以及对“夜光”、“开台”、“鼎鼐”等词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语言,也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感。整首诗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9)

施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秀孤峦并记

卑南觅近秀孤峦,欲访桃源在此看。

菊有黄华能结实,山多青子可加餐。

仙舟独木初冬到,西水三年转派难。

换取社番鲜鹿肉,归来说又一台湾。

形式: 七言律诗

西螺柑七言十六韵

自昔芳名列类函,于今佳果盛传柑。

树蕃东土栽无数,种出西螺味更甘。

秋后累累垂竹屋,冬来灿灿映烟岚。

苞凝晓露金华丽,叶弄轻风翠影参。

结实也知头有万,向阳何止寸盈三。

皮黄宛似鹅儿染,色艳尤如蜡样含。

小摘罗疏陈棐几,珍藏端重贮筠篮。

劈开雪瓣周身洁,捧上瑶盘信手探。

咀嚼耐人良可爱,朵颐供我又焉贪。

津流齿颊脾先沁,甜入衷肠意正酣。

绝胜楂梨形澹涩,俨然橘柚蕴清湛。

非同化枳淮而北,不羡离枝岭以南。

品擅药囊功匪浅,馨偕兰室善奚惭。

听莺酒往林间酌,馈岁香闻市畔担。

从此志书标物美,他时锡贡受恩覃。

客愁消遣灯窗火,咽得琼浆润笔谈。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书蔡香祖掌教海南杂著后(其一)

三纪梯航作笔谈,姓名知已震安南。

炎荒不假文人道,谁著天朝教化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书蔡香祖掌教海南杂著后(其二)

诸夷唱和重吾儒,显得君才记事珠。

岂但临歧争供帐,更添佳药衬行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