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陈元晋对于官场浮沉的独特见解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莫管声名草木知”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声的淡泊,认为它并不重要,连草木都不关心。接着,“人生待足是何时”揭示了他对人生无止境追求的反思,认为满足并非易事,何时能真正感到满足是个未知数。
“兴才尽处须回棹”表达了诗人意识到在仕途上应适可而止,适时回归自然或退隐,以免迷失自我。“涂到迷时漫泣岐”进一步强调了在困惑时不应过于悲伤,应理智选择道路。诗人自嘲“老我昨非今似是”,承认自己的转变,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如今更接近内心所求。
“笑渠小黠大还痴”则以幽默的方式批评那些小聪明却大失其道的人,表明诗人对世故的看法。最后,“山林晚觉中多味,不怪商颜只茹芝”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深深喜爱,认为其中自有其独特的乐趣,即使像商颜那样只食芝草(象征清贫生活),也心满意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态度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大夫在面对官场浮沉时的淡泊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