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秋兴七首》之首篇,以秋景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
首联“阊阖风吹庭树柯,乾坤西北尚提戈”,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战事未息的画面。阊阖,古代神话中的天门,这里借指朝廷或国家。风吹动庭院中的树木,象征着动荡不安的局势;“乾坤西北尚提戈”则直接点明了西北边疆的战事仍在继续,国家面临着外患的威胁。
颔联“旧京芳草秋犹积,绝塞浮云今奈何”,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旧京,即指都城,此处暗含对往昔繁华景象的怀念;“芳草秋犹积”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衰败。绝塞,指的是遥远的边塞,这里的“浮云”比喻变幻莫测的政治形势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国家局势的担忧。
颈联“不耐隐忧侵白发,竟将吾道付沧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面对国家的困境和个人的衰老,诗人感到无力回天,只能将自己坚持的道义寄托于浩瀚的江海之中,流露出一种超脱而又悲凉的情绪。
尾联“碧鸡金马非前日,独倚江楼听棹歌”,以历史上的昆明池(碧鸡、金马是其别称)与现实形成对比,暗示了国家的兴衰更替。诗人独自站在江楼之上,听着船桨划破水面的声音,既是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接受。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