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送投荒去,应归下濑营。
一家十口散,万里两身行。
洞獠欺商市,山魈唤客名。
江边南望泣,不尽渭阳情。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送钱氏两甥度岭》。诗中表达了诗人送别亲人远行的深深忧虑和不舍之情。首句“东送投荒去”描绘了钱氏两甥被送往偏远之地的情景,暗示了他们将面对的艰难困苦。接着,“应归下濑营”预示着他们的归宿,但又带着不确定和担忧。
“一家十口散,万里两身行”直接揭示了家庭离散的悲凉,十口之家如今只剩两人远行,路途遥远,孤独感强烈。接下来的“洞獠欺商市,山魈唤客名”通过想象中的危险情境,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辛和不确定性,暗示了他们可能会遭遇的困境。
最后两句“江边南望泣,不尽渭阳情”直抒胸臆,诗人站在江边,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泪水涟涟,表达了他对两甥无尽的牵挂和亲情的深厚。这里的“渭阳情”源自《诗经》,原指兄弟之情,这里借用来表达对亲人的深情厚谊。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离别的深深哀愁和对未来的忧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不详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秋城闻暮砧,归思忽盈襟。
客久依人遍,亲衰念子深。
青山分岭路,红荔到乡林。
菽水还堪乐,何须季子金。
怜君不出院,结夏与僧同。
阴竹行廊远,香花掩殿空。
饭分斋钵里,书寄藏函中。
茶宴归来晚,西林一磬风。
遥闻池上酌,凉夜失炎天。
酒碧倾当竹,衣香坐近莲。
沿波人弄月,翻树鸟鸣烟。
座上谁相忆,唯应是惠连。
疏槐细柳中,凉占一枝风。
蜕出形犹弱,惊飞响未终。
雨来林馆静,日下驿门空。
离管尊前发,凄凉调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