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战后恢复景象的变迁与希望。首句“淮南千里少遗民”,点明战乱之后,淮南地区人烟稀少,满目疮痍。接着“万顷膏腴变棘榛”一句,形象地描述了肥沃的土地被荒废,变成了荆棘丛生的荒地,展现了战争对土地和人民生活的巨大破坏。
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对战乱后果的哀叹上,而是转向了积极的展望。“辟地营田真上策”,表达了对恢复农业生产的肯定和支持,认为这是重建家园的关键策略。最后一句“稻粱已见满仓囷”,预示着通过辛勤劳动,土地将再次繁荣,粮食丰盈,仓库充盈,象征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宋代诗人对于战后恢复与重建的深切关注和乐观态度,强调了农业生产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