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行人都上半山青,记得前朝傍险行。
左右回身看不彻,两边已失一滩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村风光图。"行人都上半山青",表现了春天景色,人们纷纷攀登在绿意盎然的半山腰。这一句既点出了时令,更勾勒出人物活动的场景。
"记得前朝傍险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的回忆和反思。"傍"字在这里有陪伴、靠近的意思,而"险行"则指危险的小路。这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左右回身看不彻,两边已失一滩声"则更进一步描写了诗人观察周围环境的细腻之处。"左右回身看不彻"表达了诗人仔细观察四周,但却发现什么也看不清楚。这可能是因为景色本身的迷离,也可能是由于天气或光线条件所致。
最后,"两边已失一滩声"则意味着原先清晰可辨的声音已经消失了,或许是雨后初晴,环境变得静谧无声。这不仅描绘了一幅视觉画面,也营造出一种听觉上的空旷感。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但意蕴深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历史记忆的交织,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环境变化、时间流逝以及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独特感悟。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䰒松睡起揽诗编,信手翻来诵数篇。
忽有篙声仍绝叫,隔篷知是上滩船。
深村可笑是居民,生长深山野水滨。
总出篱东携稚子,走来岸上看官人。
五日银丝织一笼,金乌捉取送笼中。
知谁放在扶桑树,祗怪满溪烟浪红。
南风久别忽言还,又苦河流九曲湾。
若要顺风兼顺水,柂头背指谢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