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烟水碧沉沉,万缕低垂结翠阴。

学舞腰肢风外细,凝愁颜色雨中深。

絮漫天地凄凉泪,萍满池塘造化心。

记得赠行曾折处,短长亭畔听莺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宋朝吴惟信所作的《柳》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树的形态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灞桥烟水碧沉沉”,开篇即以“灞桥”点明地点,以“烟水”渲染氛围,营造出一幅烟波浩渺、水色碧绿的画面,为后续描写柳树奠定了背景。接着,“万缕低垂结翠阴”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柳树的枝条随风轻摆,如同无数翠绿的丝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形象地表现了柳树的茂盛与生机。

“学舞腰肢风外细,凝愁颜色雨中深”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柳树赋予了人的特质。前句通过“学舞”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柳树在微风中的轻盈舞动,仿佛在展示其柔美的身姿;后句则通过“凝愁”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柳树在雨中的愁绪,暗示了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和脆弱。

“絮漫天地凄凉泪,萍满池塘造化心”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柳树的情感描绘。前句以“絮漫天地”形容柳絮飘散,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同时也暗含了对柳树离别的哀伤;后句以“萍满池塘”比喻柳树的种子随水流散播,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循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最后,“记得赠行曾折处,短长亭畔听莺吟”两句,以回忆的方式,将读者带回到与柳树相遇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通过“短长亭畔听莺吟”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时间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08)

吴惟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后期诗人

  • 字:仲孚
  • 籍贯:霅川(今浙江吴兴)

相关古诗词

梅花(其一)

长是开初恨岁阑,南枝不管北枝寒。

锄云犹记当时种,步月宁辞永夜看。

香借好风闻却易,影粘残雪画应难。

逋仙骨冷吟声绝,惆怅无人共倚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梅花(其二)

客枕谁惊蝶梦阑,角声吹动五更寒。

断桥流水无人处,淡月疏星只自看。

勾引闲情何日了,形容幽韵入诗难。

冷香深恐轻狼藉,叮嘱林神护石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笔(其一)

早露锋铓获见寻,最于文苑用功深。

弃捐应只分毫事,谁肯留连一寸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笔(其二)

锋芒虽早露,用舍见升沉。

白秃千茎发,丹留一寸心。

策勋芸阁久,洁己石潭深。

却笑江淹辈,区区梦里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