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陂

涉海波涛险,登山足力疲。

胡为赤鉴游,海角山之涯。

崎岖乱石间,况复乘船危。

兹游固有意,访古伤今时。

荒陂存遗迹,缺处十丈馀。

父老向我言,先畴为农师。

当时大父行,相与筑此堤。

堤成百物丰,师承及见之。

稻蟹不论钱,况敢论糠秕。

一朝坏不修,惊心伤鼓鼙。

田家岁作苦,土狭何由支。

忆昔禾黍地,石水数斗泥。

前功嗟已废,继者今其谁。

曾闻部使者,询问及故基。

水利固可究,具文怨徒欺。

又闻劝农吏,楚楚多奇姿。

朝游暮始还,山水穷清晖。

有念不及此,但见冠盖飞。

公家急相敛,星火惊文移。

农无地可耕,岁入何从规。

今幸长官贤,愿言拯我饥。

作书白太守,经营得如兹。

珍重父老言,岂为儿童戏。

皇华如观风,此老诚可资。

形式: 古风

翻译

航海波涛汹涌,登山脚步疲惫。
为何要在险境中游历,直至海角山崖边。
在崎岖乱石丛中穿梭,乘船更觉危险重重。
这次游览本有深意,探访古迹感叹古今变迁。
荒废的山坡留有遗迹,缺口长达十多丈。
乡亲们告诉我,这里曾是农耕导师的教导之地。
那时祖父辈在此建堤,共同创造丰饶。
堤坝建成,万物繁盛,师传至今。
稻米螃蟹无需计价,怎能再提粗劣之食。
堤一旦毁坏未修,人心惶惶,战鼓声声惊心。
农民辛勤劳作,土地狭窄难以支撑。
回忆过去,这里是满是石子和泥泞的农田。
昔日功绩已废弃,后继者何在?
听说官员曾来询问旧址,水利之事值得深入研究。
文书空谈只会欺骗,农事劝导实为重要。
又有官员鼓励农事,他们充满智慧。
日出而游,日落而归,尽享山水之美。
有人只顾高官显贵,忽视了民生疾苦。
官府急于征税,文书催促令人忧虑。
农民无地可耕,收入无从谈起。
如今幸有贤能长官,愿解我饥困。
写信告知太守,希望能如愿经营。
珍视父老的建议,非儿戏之举。
朝廷使者如同观察民风,这位老人的见解极为宝贵。

注释

涉海:航海。
波涛险:波涛汹涌。
登山:徒步登山。
赤鉴:赤色的镜子,比喻险境。
遗:遗留。
畴:田地。
大父:祖父。
相与:共同。
丰:丰富。
糠秕:粗糙的食物。
鼓鼙:战鼓。
土狭:土地狭窄。
石水:石头和水。
公家:官府。
星火:紧急。
经营:管理、规划。
珍重:重视。
皇华如观风:朝廷使者如同观察民风。
观风:考察民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涉海的艰难历程,表达了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努力的赞美,以及对于后世不再修缮而导致成果毁坏的哀叹。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如农田耕作的艰辛、粮食短缺等社会问题。

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对土地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如“荒陂存遗迹,缺处十丈馀”展示了古代农民在恶劣环境中留下的痕迹;“稻蟹不论钱,况敢论糠秕”表明了农民对粮食的珍惜和艰辛;“田家岁作苦,土狭何由支”则反映出农业生产的困难。

在诗的最后部分,“今幸长官贤,愿言拯我饥。作书白太守,经营得如兹。”表达了诗人对现任官员的期望,以及希望通过书信向太守陈述情况,以期获得救济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更是一种社会情感和个人情怀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收录诗词(8)

余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鳌桥

吾闽三山妙天下,灵鳌背上罗高峰。

山环水绕龙虎伏,人在缥渺烟霞中。

形式: 七言绝句

瑞峰

海上一峰高插天,山头眼力穷大千。

飞来鸿鹄下霄汉,掩翼缩足今三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霍童山

霍童山峰凡六六,不知仙子在何山。

秋风万里一黄鹤,返照半林双白鹇。

长剑气横霄汉外,飞泉影落画图间。

自怜懒作朝阳客,访道寻真日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此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方是闲。

形式: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