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园(其一)

耕烟何处好,长傍水云居。

遇雨行无笠,逢人揖带锄。

嘉蔬容易长,蔓草已先除。

更待中田熟,南窗暇著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田园中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首句“耕烟何处好,长傍水云居”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对理想栖息地的向往,烟雾缭绕的山水间,是这位隐士心灵的归宿。接着,“遇雨行无笠,逢人揖带锄”两句,生动展现了隐士自在的生活状态,无论是雨天还是遇见路人,他都保持着闲适与谦和,锄头不离身,体现了他对农事的热爱与日常生活的融入。

“嘉蔬容易长,蔓草已先除”则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景象,强调了自然生长的力量与和谐共存的理念,嘉蔬虽易长,但蔓草先行清除,既体现了对自然秩序的尊重,也暗含着对杂乱无序的摒弃。最后,“更待中田熟,南窗暇著书”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以及利用空闲时间读书的愿望,既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体现了古人对于生活与学问的双重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恬静,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劳动、知识的深刻思考,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13)

黎国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园(其二)

野人閒俯仰,山曲独腰镰。

赤脚踏泥路,蓬头依草檐。

锄云僮易懒,剪韭客尝淹。

谁信于陵子,桔槔称最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为园(其三)

昨有南山客,相期蚤种瓜。

雨沾园一亩,云覆屋三家。

虫小频书叶,禽幽喜近花。

共安生计拙,不是癖烟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孤舟泊小金山看月

独向灵洲问宝陀,晚晴渔舫系平波。

山疑渡海分形小,僧记遗踪转世多。

风捲夜云开碧浪,霜寒秋水映青萝。

无端客思难成梦,芦苇林中起棹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芦花丛里逢渔叟共酌

古树洲边访钓矶,芦花如雪扑蓑衣。

澄溪雨霁客初到,隔浦云凉渔正归。

水尽征鸿飞远碧,烟空閒鹭浴斜晖。

江鲈斗酒何辞醉,纵有波涛此夕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