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一)登芜湖塔绝顶,用辛弃疾韵

拾级而登,跨江表、曾霄突立。

凭槛望、烟帆沙鸟,连樯风急。

霞映楼船百仗火,云横铁锁千寻壁。

问何时、天堑限江南,谁曾识。栏杆外,衣沾湿。

铃甋下,珠摇滴。向苍苍搔首,遥遥空碧。

俯仰自悲身世事,奔驰空洒杨朱泣。

拟过江、也学贩缯人,同为客。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满江红·其一》登高之作,以辛弃疾的韵脚,展现了诗人登临芜湖塔绝顶的独特感受。开篇“拾级而登,跨江表、曾霄突立”,描绘了登塔的艰辛与壮观景象,仿佛直插云霄。接着,“凭槛望”四句,通过烟帆、沙鸟和急风,展现出江面的辽阔与动态。

“霞映楼船百仗火,云横铁锁千寻壁”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夕阳下的楼船和江防设施,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军事的严整。“问何时、天堑限江南,谁曾识”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江山稳固的思考。

下片转而抒发个人感慨,“栏杆外,衣沾湿”描绘了登高后的身心体验,既有自然环境的洗礼,也有内心情绪的波动。“铃甋下,珠摇滴”以细微的声音象征内心的愁绪。“向苍苍搔首,遥遥空碧”形象地刻画出诗人面对无尽蓝天的孤独与迷茫。

最后,“俯仰自悲身世事,奔驰空洒杨朱泣”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哀叹,借用杨朱之泪,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哀伤。结尾处,“拟过江、也学贩缯人,同为客”以贩缯人为喻,表达出自己漂泊异乡的境况,与辛弃疾的豪放风格有所不同,更多了几分落寞与自我解嘲。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融入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69)

董元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二)送韩珠崖太史奉诏归娶

天上仙郎,却占尽、人间清福。

人都羡、门阑喜气,锦攒花簇。

威凤新膺博望选,求凤始叶和鸣卜。

正日边、遥捧五云还,芙蓉麓。绾绶日,丹文毂。

合卺夕,金莲烛。恰荣分紫诰,徽音堪续。

蕙圃门盈桃李树,鸾坡堂种蓝田玉。

拟明年、此际海珠生,华封祝。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三)忆故园种竹栽篱,怅然寄内

何意卿卿,常则住、白鸥溪曲。

那更是、一春风雨,远山如沐。

插槿新栽空谷锦,移恨远带潇湘绿。

羡深闺、泉石费经营,翛然足。还须种,柴桑菊。

原不慕,金门肉。任花开花落,无荣无辱。

半阁遥临天似水,野航小泛人如玉。

倩天边、曾向故园飞,双黄鹄。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四)忆故园种竹栽篱,怅然寄内

蓟北燕南,空自叹、风尘碌碌。

原无分、逍遥容与,一生清福。

樱笋江边春正好,莼鲈溪畔秋方熟。

只清风、明月不须钱,随时足。柴门外,闲鸥鹜。

东轩内,栽松竹。料归期未远,不容卿独。

皓腕共牵菱角美,冰盘满荐鸡头肉。

更隔年、预酿不时需,应千斛。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五)寿祖赞善勿庵,用梅村先生寿巢村相国韵

绿鬓功名,雅自负、苍髯如戟。

恰又听、玉堂清漏,金门瑶瑟。

风动铃音趋直早,花移砖影挥毫毕。

共一春、携手上高楼,江南客。文蔚起,名薰炙。

庭罗雀,尘凝席。正承华初启,烽烟方息。

击楫谋成台上米,围棋齿折中门屐。

拟升平、朝野献南山,从今日。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