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小春月偕友到粗坑○览形势密察机关心有所○招○○七律一则以志感○呈以博一粲

渡溪越岭到粗坑,路上频闻机器声。

洞达乌来从地辟,源通屈尺俨天成。

光腾台北云霄外,电发郡南日月明。

五彩银灯新世界,州民鼓腹颂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庚申小春月与友人一同前往粗坑的旅程,沿途所见的现代化景象以及对当地发展变化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新世界的赞叹与对地方繁荣的喜悦。

首联“渡溪越岭到粗坑,路上频闻机器声”,开篇即描绘了前往粗坑的旅途,溪流与山岭构成了一幅自然风光的画卷,而机器的声响则预示着现代化的元素正在融入这片土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动态发展的景象。

颔联“洞达乌来从地辟,源通屈尺俨天成”,进一步描述了粗坑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通过“洞达”、“乌来”、“地辟”、“源通”等词语,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类活动的痕迹交织在一起,展现了粗坑的地理特色和开发潜力。

颈联“光腾台北云霄外,电发郡南日月明”,将视角转向天空,以台北的光芒和郡南的灯火作为象征,表达了现代化进程对粗坑乃至更广阔区域的影响。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科技带来的光明与希望,也暗含了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飞跃。

尾联“五彩银灯新世界,州民鼓腹颂升平”,是对粗坑新面貌的总结。五彩银灯象征着现代化生活中的丰富多彩,而“州民鼓腹颂升平”则直接表达了民众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与幸福感,反映出地方治理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社会效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粗坑这一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成就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地方发展与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7)

高选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谒景美石门盘古庙

盘古开天拓地英,庄严庙貌石堆成。

远峰排闼无边秀,近水回廊彻底清。

食践均沾怀帝德,春秋崇祀表民情。

文山郡域多仙境,惟此石门志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谒文山指南宫

文山山上指南宫,不与寻常佛寺同。

壁峭峰高云路近,林深树密石门通。

晨清鸟语喧庭外,日暮蝉声杂院中。

我到蓬莱经两度,俨然如遇活仙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渡台感咏

自从鹭岛渡东瀛,道路频闻赞美声。

官尚节廉无弊政,民供租税乐输诚。

车行南北交通便,电照台澎日月明。

四十周年筹纪念,宏开赛会庆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留别

数月谈心对酒时,家书频寄促归期。

宗亲劝驾诚难舍,社友攀辕不忍离。

回顾故□人尽乐,沉思祖国我含悲。

从兹挥手鹭门去,待到来年会未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