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诗人陈赓所作,题为《武善夫桃源图》。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桃源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武郎种桃满云溪”,以“武郎”开篇,点明了人物身份,暗示其与桃源的关联。接着“三月红雨行人迷”,以“红雨”形容桃花盛开时的美景,渲染出一片绚烂的春日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繁花似锦的桃林之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自从玉勒入云驭,春风杜宇年年啼”,通过“玉勒”与“云驭”的描绘,展现了武郎进入桃源后的生活情景,以及桃源内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生机。杜宇的啼鸣,不仅增添了桃源的生动气息,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
“飞黄腾踏有天倪,紫电转盼天山低”,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武郎在桃源中的自由自在与超脱凡俗的生活状态。同时,“天山低”则进一步强调了桃源与外界的隔绝,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要将白璧沽蛾眉,更把黄金铸袅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同时也暗示了桃源中生活的奢华与富足。通过“白璧”与“黄金”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武郎在桃源中的生活品质。
“羲和挟辀六龙驰,暮景恐迫虞渊西”,这两句以神话传说中的羲和与六龙为喻,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新诗拟唤槐安梦,咫尺溪边春色动”,这两句将现实与梦境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新诗”与“槐安梦”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
“飞花漠漠水泠泠,苍苔荒了烟霞洞”,这两句描绘了桃源内的自然景观,通过“飞花”与“水泠泠”的描绘,展现了桃源的静谧与美丽。同时,“苍苔荒了烟霞洞”则暗示了桃源的神秘与不可知性。
“闻道西风解涴人,何处江山可问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世界的疑惑与迷茫,同时也体现了对桃源生活的留恋与不舍。
“征尘障断仙源路,且看丹青万树春”,这两句以“征尘”与“仙源路”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丹青万树春”则以绘画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幻想的桃源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