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中秋郡署红梅早开(其二)

一抹胭脂作意开,认桃辨杏任疑猜。

漫随竹外斜枝未,肯似林中半树才。

索笑有情应赠句,怜香无语且倾杯。

平分秋色官梅早,特为调羹鼎鼐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郡署内一株红梅早开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与情感寄托。

首联“一抹胭脂作意开,认桃辨杏任疑猜”,以“一抹胭脂”比喻梅花初绽时的娇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开放的情态,同时以“认桃辨杏”暗示梅花在花海中的独特身份,引人遐想。这一联通过色彩和对比手法,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颔联“漫随竹外斜枝未,肯似林中半树才”,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姿态。诗人以“竹外斜枝”与“林中半树”进行对比,强调了梅花独立不群的气质,同时也表达了对梅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这里的“漫随”和“肯似”形成鲜明的反差,凸显了梅花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

颈联“索笑有情应赠句,怜香无语且倾杯”,转而从情感层面入手,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欣赏之情。诗人想象梅花似乎在邀请他赠予诗句,而自己则以酒相待,以表达对梅花的敬意和喜爱。这一联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梅花以生命,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尾联“平分秋色官梅早,特为调羹鼎鼐来”,将梅花与秋季的景色联系起来,赞美了梅花在秋天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梅花对于生活、社会的贡献。这里“平分秋色”不仅描绘了梅花与秋天景色的和谐共存,也寓意着梅花对人们生活的美好点缀。“调羹鼎鼐”则借用了古代烹饪术语,象征着梅花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人们的生活增添风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和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社会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39)

章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郡守苏斋(其一)

十年化被八闽东,扇海曾薰鼓俗风。

选璞琢开千嶂白,网珊罗起一江红。

即戎齐效三军力,奏凯频加百战功。

造福苍生咸托命,天教矍铄老来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寿郡守苏斋(其二)

驿马南驰万里临,瀛壖重荫使君阴。

河山如故环城郭,父老相随认鹤琴。

甘露两朝天子德,寒冰一点老臣心。

白云岳降诚非偶,嘘气长施傅说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别陈朝脩(其一)

伊人家在水云乡,偶合萍踪到海疆。

我愧非师徒日长,君真好友可年忘。

相投臭味黏胶漆,共溯元胎认梓桑。

从此金兰添簿录,芳名告祖又焚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别陈朝脩(其二)

数晨数夕几多时,四月相逢十月离。

书担催装儒者具,香奁细检美人思。

前途一去经年别,后会重来隔岁期。

记话春宵寻旧约,安排银烛待敲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