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次韵

不见清辉又隔年,人生能得几回圆。

登楼漫落千山雨,忆第空瞻万里天。

欲遣倦怀须贳酒,为酬佳节强登筵。

亦知潦倒为吾事,烛影歌声入夜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十六夜次韵》由明代诗人康海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聚散的感慨。

首联“不见清辉又隔年,人生能得几回圆”,开篇即以月亮的盈亏象征人生的聚散与轮回,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相聚不易的深深体会。月圆人未必圆,一年又一年的更迭,让人感叹人生能有多少次真正的团圆。

颔联“登楼漫落千山雨,忆第空瞻万里天”,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独自登楼,面对着千山万水的风雨,心中满是回忆与向往。雨落千山,仿佛是内心的纷扰与外界环境的映照;而“空瞻万里天”,则表达了对远方、对理想世界的无限憧憬,却只能在回忆中追寻。

颈联“欲遣倦怀须贳酒,为酬佳节强登筵”,诗人试图借酒消愁,以庆祝佳节的方式暂时忘却心中的疲惫与忧伤。酒可以暂时麻醉心灵,但真正的解脱往往需要内心的觉醒与自我超越。通过“强登筵”这一动作,诗人展现了在节日氛围中努力寻找快乐与和谐的努力。

尾联“亦知潦倒为吾事,烛影歌声入夜偏”,点明了诗人的处境与心境。尽管生活可能充满困顿与不如意(“潦倒”),但诗人依然选择在夜晚的烛光与歌声中寻找慰藉。夜深人静之时,那些温暖的光线与悦耳的歌声,成为心灵得以暂时栖息的港湾。这不仅是对生活的无奈接受,也是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个人情感与社会情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努力。康海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体验与普遍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富有深刻的哲学意味。

收录诗词(227)

康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 字:德涵
  • 号:对山
  • 籍贯:陕西武功
  • 生卒年:1475--1540

相关古诗词

忆昔

忆昔承明侍从朝,先皇端拱似神尧。

万家箫鼓传双阙,三殿风云护九韶。

剑佩缓归青琐夕,蛮夷通款越裳遥。

可怜湖上龙飞后,人事官曹渐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过渭川草堂

渭川草堂清渭滨,无数好花开暮春。

小窗不受风雨逼,烂醉岂忧儿女嗔。

数椽自可藉疏豁,百亩谁曾辞贱贫。

凭君分我万竿竹,令我因以东卜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荐福寺将发值欹湖太微二子来饯

禅堂晨起惜清幽,野客西归兴不休。

两妙过予应恨别,隔年同此足消忧。

林花掩映香台落,旭景霏微宝殿浮。

自古城南名胜地,何时极意遍追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驼峰绝顶眺望

驼峰孤眺郁嵯峨,自觉西来乐事多。

千折笑看洪水细,双岩不见白云过。

周公礼乐空遗庙,谢傅风流有浩歌。

太白南瞻真咫尺,关中佳气近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