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利寺观鹅亭

千秋胜事等飞蓬,野寺偏明落照中。

书法只看青鸟篆,诗传犹胜碧纱笼。

观鹅亭上悲先泽,涤砚池头忆古风。

只恐桑田已非故,百年空想旧音容。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秦镛所作,名为《开利寺观鹅亭》。秦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开利寺内的一处景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联“千秋胜事等飞蓬,野寺偏明落照中”,开篇即以“飞蓬”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形象地表达了岁月如梭,往事如烟的主题。接着,“野寺偏明落照中”则描绘了一幅夕阳映照下的寺庙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引人深思。

颔联“书法只看青鸟篆,诗传犹胜碧纱笼”,转而聚焦于艺术之美。这里以“青鸟篆”象征高雅的书法艺术,与“碧纱笼”相对比,强调了诗歌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性,暗示了文字与艺术在精神世界中的独特价值。

颈联“观鹅亭上悲先泽,涤砚池头忆古风”,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站在观鹅亭上,回望历史,感怀前人的智慧与风骨。同时,通过“涤砚池头”的细节,让人联想到文人墨客的勤奋与追求,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尾联“只恐桑田已非故,百年空想旧音容”,以“桑田已非故”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对过去的人与事充满了怀念之情。最后一句“百年空想旧音容”,则将这种情感推向极致,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深深眷恋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艺术与历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秦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具历史厚重感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世界。

收录诗词(5)

秦镛(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即事

独眠春夜短,白日满房栊。

脱珥供儿读,穿针诲女工。

花香熏蝶梦,鸟语碎东风。

莫负晴和景,临轩解闷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游惠山邹副使园见其遗妾缝衣有感

境是旧游处,苍凉非昔年。

疏花全著莽,小沼半藏烟。

掺手缝要襋,当时按管弦。

始知铜雀恨,应为一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春日游东郊

西过危墙复转东,浅苔荒径送微风。

沿溪弱柳参差绿,夹岸夭桃深浅红。

几片白云归远岫,数家茅舍傍牛宫。

春来万物皆舒郁,惟我穷途不暂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与邵国贤夜话东林

洗空诗障天河水,平荡高怀太岳云。

今夜江清星月冷,两人无睡话斯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