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儿

香梢匀蕊先回暖,点点胭脂轻衬。

红苞隐映疏篁,红翠相间。

方瑞雪乍晴时,爱日初添线。

五云楼上遥看,似睹溪边,仙子妆面。堪羡。

影转玉枝斜,艳拂朝霞浅。

就中妖娆,独得芬芳,偏教容易琼苑。

闻又报一阳时,不似莺声唤。

肯与梅脸争春,靓笑群芳晚。

形式: 词牌: 黄莺儿

翻译

花梢上的花朵蕊心最先感受到温暖,一点点的胭脂轻轻点缀。
红苞在稀疏的竹林中若隐若现,红色与翠绿交织在一起。
正当瑞雪初晴之际,阳光开始增添温暖。
从五云楼远远望去,仿佛看见溪边仙女的妆容,令人赞叹。
花影在玉枝上摇曳,鲜艳的颜色映照着清晨的霞光。
其中最娇媚的,独自散发着芬芳,轻易就能进入仙境般的园林。
听说阳气又开始上升,不像黄莺的叫声唤醒春天。
它不愿与梅花争春,反而在群芳凋零的傍晚展现出最美的笑容。

注释

香梢:花梢。
匀蕊:均匀的花蕊。
胭脂:红色的颜料或比喻花瓣的色彩。
红苞:红色的花苞。
疏篁:稀疏的竹林。
方:正。
瑞雪:吉祥的雪。
乍晴:刚刚放晴。
爱日:温暖的阳光。
添线:增添光辉。
五云楼: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溪边:水边。
仙子妆面:仙女般的容貌。
影转:影子移动。
玉枝:洁白如玉的树枝。
艳拂:鲜艳的色彩拂过。
朝霞浅:清晨的淡霞光。
妖娆:娇媚。
琼苑:仙境般的园林。
一阳时:阳气上升的时候。
莺声:黄莺的叫声。
梅脸:梅花的色泽。
群芳晚:群花凋零的傍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花前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黄莺儿花卉的独特之美。诗人以精致的笔触勾勒出花朵的形态与色泽,以及它们在阳光下的变化。

“香梢匀蕊先回暖,点点胭脂轻衬。”这里用“香梢”指代花枝,用“匀蕊”形容花瓣均匀,“先回暖”暗示春日温煦之气已悄然至,而“点点胭脂轻衬”则精确地描绘了黄莺儿细小而鲜艳的色泽,仿佛轻轻铺展在花瓣上。

“红苞隐映疏篁,红翠相间。”此句中,“红苞”指的是尚未完全开放的花蕾,而“隐映”则形容它们被叶片所遮掩,“疏篁”指的是稀疏的枝条和繁密的叶丛之间的空隙,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黄莺儿生长在茂密的枝叶间。

“方瑞雪乍晴时,爱日初添线。”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时光流转的喜悦,“方瑞”指的是刚刚开始的美好景象,“雪乍晴”则是形容细雨初歇,阳光透过云层洒落,给大地带来生机与温暖。

“五云楼上遥看,似睹溪边,仙子妆面。”诗人在高楼之上远眺,看到的景象宛如仙境,“溪边”则是黄莺儿生长的地方,而“仙子妆面”则形容其美丽得犹如天界仙女的妆容。

“堪羡。”这个字表达了诗人对黄莺儿之美的赞叹和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影转玉枝斜,艳拂朝霞浅。就中妖娆,独得芬芳,偏教容易琼苑。”则继续描绘黄莺儿在清晨阳光下的姿态,用“影转”形容其随着枝条的摆动而轻柔地摇曳,而“艳拂朝霞浅”则表现了花朵在朝霞中更加鲜明夺目的色彩。

最后几句:“闻又报一阳时,不似莺声唤。肯与梅脸争春,靓笑群芳晚。”诗人通过对黄莺儿和梅花的比较,表达了黄莺儿在春日之争中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这里的“一阳时”指的是初春时节,“不似莺声唤”则是说黄莺儿的美丽并非仅靠声音来吸引,而是通过其自身的芬芳和姿色;“肯与梅脸争春”表现了诗人对黄莺儿在众花之中能展现出独特风采的赞赏。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艺术技巧,而且还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团圆

轻攒碎玉,玲珑竹外,脱去繁花。

尤殢东君,最先点破,压倒群花。

瘦影生香,黄昏月馆,清浅溪沙。

仙标淡伫,偏宜么凤,肯带栖鸦。

形式: 词牌: 喜团圆

喜迁莺

芳春天晓。听绿树、数声如簧莺巧。

形式:

喜迁莺(其一)

南枝向暖。乍秀出庾岭,梅英初吐。

玉颊轻匀,琼腮微抹,姑射冰容相许。

几回立马凝伫,影映寒光霜妒。

□尽占,在百花头上,严冬独步。

芳华春意早,昨夜一番,雪里开无数。

万蕊千梢,铅堆粉污,总是化工偏赋。

月明暗香浮动,休使龙吟声苦。且留取。

待时时,频倚阑干重顾。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喜迁莺(其二)

腊残春未。正候馆梅开,墙阴雪里。

冷艳凝寒,孤根回暖,昨夜一枝春至。

素苞暗香浮动,别有风流标致。

谢池月,最相宜,疏影横斜临水。谁为。传驿骑。

陇上故人,不见今千里。

寄与东君,徒教知人,别后岁寒清意。

乱山万叠何在,但有飞云天际。

故园好,早归来,休恋繁桃秾李。

形式: 词牌: 喜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