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樵舍与莂公宅师谈金轮旧事有感

未将肃爽向伊呈,刚道锋铦劈面迎。

一滴未消巴蜀雪,寸机方动晋阳枰。

太行方叠疑山出,黄木千寻障海泓。

为问金轮阿育塔,莫疑因果煞分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因果报应、人生抉择以及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首联“未将肃爽向伊呈,刚道锋铦劈面迎”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肃爽(清爽之意)和锋铦(锐利之意)赋予了动态,形象地描绘了面对挑战时的直接迎击,隐喻着人生的抉择与挑战。

颔联“一滴未消巴蜀雪,寸机方动晋阳枰”则通过对比,将巴蜀的积雪与晋阳的棋局联系起来,暗示了事物之间的微妙关联和变化。巴蜀雪象征着积累与沉淀,而晋阳枰则代表了行动与决策,一静一动,一积累一释放,体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动态平衡。

颈联“太行方叠疑山出,黄木千寻障海泓”进一步扩展了这种对比,将太行山脉的雄伟与黄木的高大置于大海的广阔背景之下,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寓意着人在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渺小与追求。同时,“疑山出”与“千寻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

尾联“为问金轮阿育塔,莫疑因果煞分明”则将话题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果报应。金轮阿育塔是佛教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智慧与解脱。诗人在此提出疑问,是否应该怀疑因果关系的清晰性?这不仅是对前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总结,也是对道德、信仰乃至宇宙法则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探讨了自然、人生、道德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103)

梁朝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喜欢佛学,著有佛学书《辅法录》。隆武二年,授翰林院检讨,复迁国子监司业。清兵攻陷广州,跳水殉国,被救起,送往清兵处。清兵头目令其剃发,不从被杀,永历朝追赠礼部尚书,谥文贞。著作有《日记录》、《辅法录》、《喻园录》等

  • 籍贯:广东番禹
  • 生卒年:1620-1646

相关古诗词

同熊心开杨海门张莂公曾宅师刘观复入黄岩谒空和尚道开先寺寺石壁有吴道子镌观音像王伯安平宸濠纪功文

湖上金风滞鼓鼙,征衣秋水净禅栖。

雨花初地纷龙藏,落叶空林驻马蹄。

指月画师深碧藓,淩烟司马记丹梯。

紫云如盖双峰顶,缥渺黄岩托杖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长至后十日蒋吾翮吾章叶孺韬仲含钱次倩阮维寿诸兄弟集石巢夜饮时孺韬方至自太平予亦将归广州矣

钟离久客赋归与,瓜步青尊逼岁除。

□癖人疑玄晏迹,黑髯君见穆陵书。

清秋贝叶明萧寺,残腊雕虫到石渠。

四顾神州谈去处,后时音问托江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上巳前十日微雪夜酌石巢示熊伯子桧仲子柏季子椿司马心开原籍蜀泸避乱寓楚三子两母一泸一蕲时生陟屺之叹诗以慰之(其一)

家山封树梦新樊,鞠旅怀归未忍言。

细柳朱旗看白日,长镵青史度黄昏。

蜀山楚水愁予室,菉竹寒松誓自存。

未灭匈奴司马病,知无桑土及儿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上巳前十日微雪夜酌石巢示熊伯子桧仲子柏季子椿司马心开原籍蜀泸避乱寓楚三子两母一泸一蕲时生陟屺之叹诗以慰之(其二)

子少闾单自尔怜,庭过阃外路三千。

洞箫作颂吹新月,烽火缄书寄旧年。

薄雪勿悲黄草兴,帏灯姑读白华篇。

同云若散桃花水,已望春耕到甫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