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谷寺

重向东溪问石桥,深深小径入林坳。

雨馀竹外僧归寺,日上松颠鹤下巢。

陶令却怜容入社,阮公真喜得行庖。

相逢未有归来赋,寄语山灵莫献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灵谷寺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首联“重向东溪问石桥,深深小径入林坳”以“重”字强调了诗人对这一行程的期待与熟悉感,通过“东溪”、“石桥”、“深深小径”和“林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

颔联“雨馀竹外僧归寺,日上松颠鹤下巢”进一步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雨后的竹林显得更加清新,僧人归寺的画面充满了宁静与祥和;而当太阳照在高耸的松树顶端,白鹤悠然地从巢中飞出,这一幕既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也寓意着自由与超脱。

颈联“陶令却怜容入社,阮公真喜得行庖”运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里引用了陶渊明(陶令)和阮籍(阮公)的故事,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隐士,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融入隐士社群、享受简单生活状态的渴望。

尾联“相逢未有归来赋,寄语山灵莫献嘲”则流露出诗人对当前旅程的感慨与对未来归来的期待。诗人似乎在说,这次旅行还未结束,但已经预感到未来的归途将充满诗意,因此他希望山中的神灵不要对他此次的游历进行嘲笑或讽刺,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谦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旅途经历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

沈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松溪书感

一官两度到南闽,路入松溪染客尘。

马过岭头云窅渺,船来渡口石嶙峋。

山居屋破多无主,野寺门开不见人。

四十年馀游此地,宦情牢落鬓如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东作图

一犁春雨盈田畴,村南村北啼钩辀。

阳和入土土脉润,谷种已见舒银钩。

朝来雨晴天气燠,大牛小牛泥满腹。

蚊䖟乱集龙贝疏,驱牛且向前溪浴。

浴罢起来勤著鞭,趁暖且耕山后田。

山泉易涸时易过,莳秧肯让他人先。

阿翁老倦扶不起,阿婆日旰未梳洗。

鸢鱼向人如道饥,飞来啄尽盆中米。

妇且炊,儿莫啼,蠲租有诏矜黔黎。

五月不须粜新谷,酒压珍珠饭抄玉。

形式: 古风

谢嘉兴邑宰陈瑞卿历日

山北山南丈馀雪,床头布衾冷于铁。

清晨独自抱衾卧,诗骨棱层冻几折。

街衢挝鼓迎东皇,忽送土牛来草堂。

陡觉寒威敛锋锷,煇煇四座生春光。

土牛虽云三寸腹,满贮东风三万斛。

芒儿鞭起地中雷,翻转天杓撼地轴。

春色多于豪富门,谁肯远分林下人。

贤侯胸次足春意,要使物物皆阳春。

潦倒自来门第冷,最苦穷冬更漏永。

明年早放此中来,莫待梅花弄清影。

形式: 古风

小瀛洲为王学士赋

碧香萝屋小于车,门掩筼筜石径斜。

池面鱼苗吹柳絮,矼头鹤迹印苔花。

看山静拄新颁笏,摘叶閒书旧草麻。

若比仙家更奇绝,济人别自有丹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