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溪四景为汪刑部希颜作(其三)斗潭浸月

最爱碧沙潭上坐,几看凉月可怜宵。

山中草树秋萧瑟,水底鱼龙夜寂寥。

素女不眠愁把镜,鲛人无语卧吹箫。

谪仙醉醒归何处,石上孤魂倘见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碧沙潭边静坐赏月的深深喜爱,以及对潭中景色的细腻观察。首句“最爱碧沙潭上坐”,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致的喜爱之情。接着,“几看凉月可怜宵”一句,通过“几看”和“可怜宵”的使用,不仅展现了诗人长时间在此赏月的情景,也赋予了夜晚月色以情感色彩,仿佛月亮也在陪伴着诗人度过这美好的夜晚。

接下来的“山中草树秋萧瑟,水底鱼龙夜寂寥”两句,通过对比山中与水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山中的草木在秋天显得萧瑟,而水底的鱼龙则在夜晚显得格外寂静,这种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素女不眠愁把镜,鲛人无语卧吹箫”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将诗人的情感投射到传说中的角色身上。素女(月亮女神)因无法入眠而愁绪满腹,鲛人(海中生物)则静静地卧着吹奏着箫,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的意境,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最后,“谪仙醉醒归何处,石上孤魂倘见招”两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深远之处。这里借用“谪仙”(被贬谪的仙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同时,“石上孤魂倘见招”一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某种超然境界的追求,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碧沙潭边月夜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神话传说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其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鳙溪四景为汪刑部希颜作(其四)芳村夜读

萧条城市不闻喧,杳杳书声若个村。

空谷响馀虚籁远,一灯深处夜堂昏。

月斜孤枕长惊梦,雪打寒窗早闭门。

此夜客中浑不忘,隔邻南语教儿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答明仲次韵

平生高兴入秋天,白战曾惊在我前。

诗为价高投屡惜,席因年长坐常专。

南华老子空谈白,西蜀词人罢草玄。

怪底相逢语言别,夜来藜杖有青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答奚元启四首次韵(其一)

溪上柴门映水关,比邻鹅鸭自知还。

老年正坐诗中瘦,尘世惟应病里閒。

醉爱客来仍换酒,梦惊春到强登山。

比来肺渴今安否,何日相逢解我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答奚元启四首次韵(其三)

重檐寂寞闭双关,俗客来敲到却还。

寒灯照影独自坐,童子无语对人閒。

笔床书架此间屋,侧屐短筇何处山。

自笑迂疏久成癖,可能羞缩向人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