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延福寺

行行出西郊,稍觉嚣尘远。

风景既已殊,硗确颇忘倦。

南安古雄州,今亦壮哉县。

九日一佳景,居然在郊甸。

地高瞰川原,林杪露堂殿。

晋朝松百章,存者才一见。

岁月不我留,寒暑几更变。

当年秦隐君,轩冕非所羡。

间关剡溪来,至此获胜践。

结庐巢其巅,穴石为之砚。

城市不到足,公卿罕窥面。

邂逅有至交,相从情缱绻。

缅怀兴元年,致位在台铉。

扶持公道开,不绝几如线。

一言才见疏,斥逐遽遭谴。

天教流落馀,乃遂山林愿。

当年筑室处,遗址了难辨。

独有高士峰,千载猿鹤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诗《游延福寺》是赵曾頀所作,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游历延福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行行出西郊”展现了诗人出行的悠闲,随着行程深入,喧嚣尘世渐行渐远。接下来,诗人对延福寺所在地南安的赞美,显示出其历史的雄浑与壮丽,以及自然景色的优美。

“九日一佳景”点明了游览的时间,正值秋高气爽之际。诗人登高远眺,感叹地势之高,视野开阔,可以看到远处的川原和隐藏在林间的殿宇。晋朝的古松虽只剩一株,却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暗示着物换星移。

诗人提及秦隐君,他是前朝隐士,对权位无欲,选择在此山林中过着简朴生活。诗人羡慕他的清高,也感慨自己因直言而被贬,最终得以实现归隐的愿望。延福寺的遗迹虽难以辨认,但那座高士峰依旧,仿佛承载着千年猿鹤的哀怨,增添了寺庙的神秘与历史厚重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游历过程中的景色变化和历史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公正理想的坚守。

收录诗词(1)

赵曾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莲堂(其二)

心地白莲俱有种,要须功德水方开。

因师一语千花现,人各始知来处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洴溪桥

油井小聚,洴溪之滨。夏秋雨集,沟浍皆盈。

众水所汇,实病于行。谁作斯桥,庞君守真。

宁瘠一己,而利他人。此心与桥,为世通津。

我观地水,如车转轮。陵谷变迁,成毁有因。

桥不足恃,所恃者仁。仁者之心,与石不磷。

矢我铭诗,刻此坚珉。

形式: 四言诗

喜迁莺

琼姿冰体。料莹光乍傅,广寒宫里。

北陆寒深,南园春先,此后万花方起。

剪霞斗萼,栽芯砌□,天与高致。

大潇洒,最宜雪宜月,宜亭宜水。好是。

天涯庾岭上,万株浮动香千里。

屏写横斜,鬟插垂袅,占尽秀骨清意。

醉魂易醒,吟兴信来,佳思无际。

为传语,向东风,甘使无言桃李。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踏青游

竹外溪边,一枝破寒冲腊。莹素肌、玉雕冰刻。

赋闲标,足馀韵,岂同常格。

最风流,生来处处尽好,别得造化工力。

疏影幽香,意思迥然殊绝。算不枉、诗人分别。

冻云深,凉月皎,愈增清冽。

大潇洒,尤得静中雅趣,不许莺栖燕歇。

形式: 词牌: 踏青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