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役吴乡值伯兄下第来集

余来自越郡,君至由燕京。

解裘洛尘积,对酒乡思生。

为语北征事,犹多西笑情。

紫塞方传箭,潢池复弄兵。

受釐在宣室,遣使出蓬瀛。

上书或不御,投笔竟谁成。

防秋边骑入,何日海波平。

年已非轩冕,志岂眷緌缨。

愿守箕颍节,还就河阳耕。

闻斯倚增叹,从此欲遗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于役吴乡值伯兄下第来集》。诗中描绘了诗人与伯兄在吴乡相遇的情景,以及对伯兄科场失意的同情和对其未来的关切。

首句“余来自越郡,君至由燕京”,点明了两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来自越郡,一个从燕京而来。接着“解裘洛尘积,对酒乡思生”两句,描述了伯兄到达后,两人共饮美酒,回忆起家乡的景象,心中涌起了浓浓的乡愁。

“为语北征事,犹多西笑情”表明两人谈论起北方的征战之事,但其中夹杂着对过往轻松愉快时光的怀念。“紫塞方传箭,潢池复弄兵”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与激烈,同时也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

“受釐在宣室,遣使出蓬瀛”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朝廷官员处理政务的期待与对远方事务的关注。“上书或不御,投笔竟谁成”则反映了对科举制度的无奈与对伯兄未能如愿中举的惋惜。

“防秋边骑入,何日海波平”表达了对边防安全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年已非轩冕,志岂眷緌缨”两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愿守箕颍节,还就河阳耕”则是对坚守本心,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

最后,“闻斯倚增叹,从此欲遗荣”表达了对伯兄境遇的同情和对自身追求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可能选择的隐退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时局的忧虑,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592)

皇甫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谒刘文成祠

璿玑既舛运,宝鼎亦乖移。

海宇荡无象,诞圣郁有期。

阳九值倾否,明两遘重离。

俟清乃契渭,显允聿兴姬。

探符洞赤伏,怀韬卧青溪。

居拟王佐匹,起为帝者师。

群策参多士,独算莫与偕。

禹志晚睎帛,良谟日陈帷。

立谈不解褐,肆伐竟承麾。

陈张井蛙器,妄干神龙姿。

一举已就殄,崇朝遂于夷。

摧汉若电扫,卷吴类风驰。

功成奉身退,书上赐骸归。

且弃人间世,帝乡宁久羁。

贪天自贻戚,震主或见疑。

伊人信大雅,荣名安可追。

报享式嘉荐,像寝示崇规。

蹇劣淹末宦,竦踊企前徽。

稽首曷容赞,抚心投此辞。

形式: 古风

郡斋作

雅志怀山栖,复得理山郡。

苍岫入南楹,白云带西径。

虽事簿领劳,时与烟霞并。

心旷眺已遐,迹沈寻亦近。

下车芳载徂,牵牒明两迅。

仁静乐有馀,拙迟澹无竞。

命藻酬清晖,濡毫愧灵运。

形式: 古风

得月亭

清溪一何湛,源深白云曲。

望舒忽东升,浮光渐西陆。

芜趾匪旧存,芳亭焕新筑。

碎璧时复沈,散金如可掬。

虽乏谢监悰,聊寄庾公瞩。

谁谓旷音尘,古来共幽独。

形式: 古风

游仙都同樊侍御

寡诤谢书牍,怀仙抗晨旌。

怪石俨壁立,危峰类削成。

阳火伏未息,阴湖鉴以清。

下有干霄木,上有承露茎。

汉武建柏寝,秦皇慕蓬瀛。

惜哉无灵气,安得遂冲升。

轩后独不朽,鼎实垂鸿名。

柱史良地主,邀我钧天行。

黄金九奏发,白玉双童迎。

聊从避骢路,一展攀髯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