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段关于枯木与主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故事。诗人郑岳以“黄伯固起大理寺丞得枯株类石爱而藏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枯木的独特魅力和其在主人眼中的珍贵价值。
首句“自分委沟壑,岁深始一遭”,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枯木以生命,表达其历经岁月沧桑,最终被发现的感慨。枯木自认为将要埋没于沟壑之中,直到年岁深长,才有人偶然一见。这既是对枯木命运的无奈描述,也是对其潜在价值的暗示。
接着,“主人爱奇古,此物出林皋”两句,点明了枯木之所以被珍视的原因——它具有独特的奇古之美,从林间被发现,成为主人的收藏品。这里的“主人”不仅指实际的收藏者,也象征着那些能欣赏到事物内在美的人。
“斑剥深纹断,崚嶒老气豪”描绘了枯木的外在特征。斑驳的纹理,断续而不规则,展现出岁月的痕迹;嶙峋的形状,透露出一种豪迈不羁的气质。这两句通过视觉形象,进一步强化了枯木的独特魅力。
最后,“坐看长芝菌,生意未萧骚”则表达了枯木虽已枯萎,但依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即使表面看似萧条,内部却可能孕育着新的生命——芝菌的生长,象征着枯木虽死犹生的精神。这种生命力的延续,是枯木价值的体现,也是对自然循环、生命不息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枯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平凡事物的非凡之美,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枯木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活,同时也传达了对生命、时间、美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