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诗

九十衰翁七十儿,此时那可两分离。

客乡已是三年别,人世应无百岁期。

春雁北飞频送目,夕阳西下几颦眉。

何如及早成归计,莫待山榴开满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章某所作的《寄子诗》,以九十岁的老翁与七十年纪的儿子为视角,描绘了深沉的亲情与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联“九十衰翁七十儿,此时那可两分离。”开篇即点明了老少两代人的年龄差距,以及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情纽带。九十岁的老翁与七十年纪的儿子,虽年岁相距甚远,但正是这种年龄的对比,更凸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无法轻易割舍。

颔联“客乡已是三年别,人世应无百岁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异乡漂泊的三年里,父子二人经历了长时间的分离,这三年的别离仿佛让人生无常的真相更加清晰——人世间的寿命有限,生命终将走向终结。这一联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忧虑。

颈联“春雁北飞频送目,夕阳西下几颦眉。”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儿子的思念之情。春天的大雁北飞,引发了老翁对儿子的频频凝望;而夕阳西下,则勾起了他深深的愁思。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也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尾联“何如及早成归计,莫待山榴开满枝。”则是诗人对儿子的深情告诫。他希望儿子能尽早规划回家的计划,不要等到山上的石榴花开满枝头时才意识到团聚的重要。这句话既是对儿子的期盼,也是对自己余生时光的感慨,蕴含着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对时光易逝的警醒。

综上所述,《寄子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宋朝诗人章某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独到思考。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对人生短暂、相聚不易的感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收录诗词(1)

章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铜仙人辞汉歌

神明台些茂陵鬼,六宫火灭刘郎死。

芙蓉仙掌擎高秋,雄雷掣碎铜蛟髓。

魏宫移盘天日昏,车声辚辚绕汉门。

铁肝苦泪滴铅水,石马尚载西风魂。

青天为客惊晓别,天籁啼声地维裂。

铜台又折当涂高,夜夜相思渭城月。

形式: 古风

戏题

红红白白好花枝,尽被山僧折取归。

祇有野薇颜色浅,也来钩惹道人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题云林六君子图

江头碧树动秋风,江上青山接远空。

若向波心添钓艇,还须画我作渔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草中人不见,空外鹤先知。

形式: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