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前韵酬达夫(其三)

高阳门巷有人狂,金谷园林数日忙。

多事正堪怜考父,不寻花去却循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中人物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选择与命运。

首句“高阳门巷有人狂”,以“狂”字点明了某些人在高门大巷中的放纵行为,暗示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守规矩、放荡不羁的人物形象。这里的“狂”不仅指行为上的狂放,也暗含了对这些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揭示了他们可能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一面。

次句“金谷园林数日忙”,则转向了另一个场景,描述了在富丽堂皇的金谷园林中,人们忙碌于各种活动的情景。这里“数日忙”强调了时间的短暂与活动的密集,可能涉及宴会、游宴、娱乐等多种社交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的生活奢华与享乐主义倾向。

接下来,“多事正堪怜考父”,转而对前两句所描绘的行为进行了反思与评价。这里的“怜”字表达了对考父(古代传说中的孝子)的同情,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诗人通过将“多事”与“怜考父”并置,意在强调在追求享乐与繁华的同时,不应忘记传统美德与伦理规范的重要性,尤其是孝道这一基本的人伦价值。

最后一句“不寻花去却循墙”,是对前文的一种反讽。它指出了一些人为了逃避或避免某些行为(如寻花问柳),选择了更为保守或规避的方式(如“循墙”)。这种行为看似谨慎,但实质上可能反映了内心的矛盾与逃避,以及对社会风气的一种无奈接受。通过这一句,诗人巧妙地揭示了人性中既追求自由又受限于社会规范的复杂心理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中人物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它不仅展现了个人的选择与命运,也触及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与伦理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446)

刘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号:云龙
  • 籍贯:安福(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48-1102

相关古诗词

四用前韵酬达夫(其四)

雀缘底事儿童戏,蛙为何人口舌争。

待割金明一寻碧,恨无霜剪快如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四用前韵酬达夫(其五)

叶底蜂儿抛蜜桶,花边猧子乱棋围。

一绷周昉新番画,拟就勾芒乞取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四用前韵酬达夫(其六)

梦草客儿成底句,贪杯吏部觅谁邻。

雪衣女软留茶舌,金十奴慵刺绣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四用前韵酬达夫(其七)

楼台半蘸浮天水,灯火频乾继晷油。

桃李不须连夜赏,牡丹它日有高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