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所作的《寄方子时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深冬时节的山居画面。"之子卧幽谷",以"之子"指代友人,他隐居在静谧的山谷之中;"相过岁暮时",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寒冷的年末前来拜访的好意。
接下来的两句"呼童穿马涧,贳酒出龙池",生动地展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唤来童子牵马来至山涧取水,又特意去龙池沽酒待客,显示出主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款待的周到。
"生事惟樵斧,年光有鬓丝",诗人感慨友人以砍柴为生,岁月无情,已让友人脸上的皱纹增添,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最后两句"梅花开傥遍,鸡黍不须期",以梅花盛开象征春天的到来,暗示相聚的时间无需刻意约定,只要梅花开放,便是最好的相聚时机,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期待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描绘友人的生活场景和季节变换,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