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玉泉二首(其一)

龙唇喷薄净无腥,纯浸西南万叠青。

地底洞名疑小有,江南泉品类中泠。

御厨络绎驰银瓮,僧寺分明枕玉屏。

曾是宣皇临幸处,游人谁复上高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玉泉的清冽与壮观景象。首句“龙唇喷薄净无腥”,以龙喻泉水,形象地表现了泉水的清澈纯净,没有丝毫腥味,展现出玉泉的独特魅力。接着,“纯浸西南万叠青”一句,通过“浸”字,生动描绘了泉水在西南群山中的流淌,仿佛将周围的青山绿水都浸染得更加翠绿,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

“地底洞名疑小有,江南泉品类中泠”两句,进一步赞美了玉泉的非凡之处。这里的“小有”指的是道教传说中的仙境,诗人将玉泉与之相提并论,突出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同时,也将玉泉与其他江南名泉相比,强调了其清凉甘甜的特点。

“御厨络绎驰银瓮,僧寺分明枕玉屏”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玉泉的实用价值和文化地位。前一句描述了皇家御厨运送玉泉水的繁忙景象,后一句则描绘了寺庙中以玉泉为背景的宁静生活场景,体现了玉泉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人们对它的尊敬与依赖。

最后,“曾是宣皇临幸处,游人谁复上高亭”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这里提到的“宣皇”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皇帝,曾经亲临玉泉,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如今,虽然帝王不再,但游人们依然会登上高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感受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融入了历史文化的深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收录诗词(271)

吴宽(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饮玉泉二首(其二)

垂虹名在壮神都,玄酒为池不用沽。

终日无云成雾雨,下流随地作江湖。

坐临且脱登山屐,汲饮重修调水符。

渴吻正须清冷好,寺僧犹自置茶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徐州重修黄楼

楼中不见羽衣人,黄垩依然四面新。

坐使河流循故道,俯临山石倚长津。

名邦信美皆吾土,胜日登高与众宾。

从此欲传州守事,只须题壁扫清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叶翁以丛竹分种因题墨谢之

东巷青青早见分,岁寒别种共欣欣。

世间益者成三友,林下贤人咏五君。

雨过不须论醉日,风回时复见晴云。

传神妙手今难得,聊入筠窗翠凤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陈一夔调瑞州同知

古筠南去兴飘然,仆子诗囊早在肩。

莫以瑕疵论白璧,不妨颜面照清泉。

秋江直入吴中路,春树遥瞻渭北天。

壮志未衰功业始,莼鲈谁爱味新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