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范梈创作的,题为《百丈山中夜坐,闻谨思将还,忆甲寅入南中,正此日也。十二月二十三日六首(其五)》。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以及对未来仕途的不确定与自我反省。
首句“往备清华职”暗示了诗人曾经在显赫的官位上任职,但接下来的“宁知濩落心”则揭示了内心的落寞与不满足,表明他深知自己的心境并非如表面的荣华富贵般充实。诗人通过描绘槐街春日的繁盛和杏省午烟的深远,营造了一种对比,暗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反差。
“出试终何补?”表达出诗人对于参加考试或仕途晋升能否真正带来实质帮助的疑问,流露出对仕途功名的怀疑态度。而“还归敢自任”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诗人不敢轻易承担回归后的责任,流露出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
最后两句“祇惭山泽吏,空受二毛侵”中,“山泽吏”指隐居山林的官员,诗人以之自比,表示自己愧为这样的身份,只能徒然承受岁月的侵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当前处境的自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仕途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