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谩书

已共红尘迹渐疏,画檐愁见燕归初。

无端有寄闲消息,肠断萧娘一纸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集古·谩书》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与情感的深切怀念。

首句“已共红尘迹渐疏”,诗人以“红尘”象征纷扰的世界,暗示自己与世俗渐行渐远,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疏离感。接着,“画檐愁见燕归初”一句,借燕子归巢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燕子的归来,既是自然界的轮回,也引发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孤独与寂寞的愁绪。

“无端有寄闲消息”,这一句转折,似乎在说突然收到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消息,但这消息却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引发了他的思绪。这里的“闲消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闲话,而是指那些不经意间触及心灵深处,引发强烈情感波动的信息,可能是远方友人的问候,也可能是对逝去岁月的追忆。

最后一句“肠断萧娘一纸书”,直接点明了情感的核心。萧娘,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指代女子,这里特指诗人思念的对象。一封简短的信件,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让诗人的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以至于“肠断”。这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思念,更是对那段无法重来的时光、那份曾经拥有的情感的深深怀念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情感的坚韧。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集古(其一)寄情

年光空感疾如流,同向春风各自愁。

有境牵怀人不会,落花深处指青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集古(其二)寄情

曾留宋玉旧衣裳,云雨巫山枉断肠。

不为傍人羞不起,夜来新惹桂枝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集古(其三)寄情

寂寥满地落花红,独倚栏干花露中。

征客未来音信断,年年回首泣春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集古.秋夜

掷却风光忆少年,多生信有短因缘。

欲知此恨无穷处,星落银河月半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