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形式: 古风

翻译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注释

秋高:秋深。
怒号:大声吼叫。
三重茅:几层茅草。
三,泛指多。
挂罥:挂着,挂住。
罥,挂。
长:高。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塘,一作”堂“。
坳,水边低地。
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忍能,忍心如此。
对面,当面。
为,做。
入竹去:进入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俄顷: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衾:布质的被子。
衾:被子。
恶卧:睡相不好。
裂:使动用法,使……裂。
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雨脚:雨点。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沾湿:潮湿不干。
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彻,彻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天的狂风暴雨导致茅屋损坏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贫困老人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理想中的美好愿望。

首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句以强烈的情感开篇,形象地展示了狂风的力量及其带来的破坏。接着,"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在社会上的孤立无援和被嘲笑的处境。

中间部分通过对茅草飞扬、飘转的情形描写,更凸显了自然力量与个人命运的无常。"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则展现了诗人在风雨中的困顿和求生欲望。

后半部分"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物质上的匮乏。"床床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困境。

在最后一段,诗人发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对理想家园的一种渴望,也是对现实中的苦难的一种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个人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思考。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虎牙行

秋风歘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

洞庭扬波江汉回,虎牙铜柱皆倾侧。

巫峡阴岑朔漠气,峰峦窈窕溪谷黑。

杜鹃不来猿狖寒,山鬼幽忧雪霜逼。

楚老长嗟忆炎瘴,三尺角弓两斛力。

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

渔阳突骑猎青丘,犬戎锁甲闻丹极。

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戍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沾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诣徐卿觅果栽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述古三首(其一)

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

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

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

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

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形式: 古风

述古三首(其二)

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

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

所务谷为本,邪赢无乃劳。

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

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