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旱云而不雨

阿香谁使送雷声,敢望天瓢一滴分。

恨魃长为周地虐,闵尪几被鲁人焚。

风吹海立垂垂雨,泽与山通处处云。

何事卧龙犹不起,得微往见葛陂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小旱云而不雨》是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诗中以“阿香”比喻雷神,以“天瓢”象征雨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干旱的情景。诗人借自然现象抒发了对旱灾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渴望。

首句“阿香谁使送雷声”,以拟人的手法,将雷声比作阿香(传说中的送雷神)的行动,表达了对雷电的期待,希望它能带来雨水。接着,“敢望天瓢一滴分”一句,进一步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即使是一滴也心满意足。

“恨魃长为周地虐,闵尪几被鲁人焚。”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旱灾的深切忧虑。魃是古代传说中的旱鬼,这里指代持续的旱灾;周地和鲁人分别代表受灾的地区和人民,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风吹海立垂垂雨,泽与山通处处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降雨景象,风起云涌,雨水即将降临,滋润大地,云雾弥漫山川,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最后,“何事卧龙犹不起,得微往见葛陂君。”诗人以“卧龙”比喻诸葛亮,表达了对能治理旱灾的贤才的期盼,同时也暗示自己虽有济世之志却未能施展,希望能遇见像葛陂君这样的贤者,共同解决旱灾问题。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复用韵

区区布谷不停声,安得银河水半分。

汤稼未应枯后溉,周川岂独旱如焚。

是谁主当知时雨,有底商量出岫云。

造物不为天下计,只将花事了东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十六日雨

平地俄惊霹雳声,老龙功过此应分。

不知东海因谁祭,却笑西华欲自焚。

四面蔽亏无日月,百神奔走会风云。

时人那识天公事,一溉惟知有巨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王子荣过家上冢

暂令元戎小队行,尽驱春色入山城。

葱葱佳气随轩盖,袅袅高风卷旆旌。

题柱桥边男子志,散金闾里故人情。

贵游前后知多少,不使堂虚昼锦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用赵之美留别韵(其一)

把酒离筵且莫辞,坐中瓜葛暂相依。

花从识后常含笑,鸟自还时想倦飞。

往事微茫春梦断,故人牢落晓星稀。

天涯白发禁愁得,好在西山不早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