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堠谣

始安江岸侧,有妇行随夫。

担持畚与锸,一身多泥涂。

我行时借问,夫言妇已叹。

烽堠设何为,使我连村困。

前夜吏到舍,叱喝府帖下。

一丁出百砖,十户供万瓦。

典尽儿女衣,稍具砖瓦资。

更驱自转运,营造不待时。

嗟我生为农,舍业从墁工。

田秧虽得插,废弃如枯葑。

秧枯即绝食,饿死行可必。

谁言兵卫民,我死彼却逸。

瘦妻何挛挛,甘与同罹患。

犹胜有独在,忍饿为寡鳏。

此邦虽边鄙,同是天赤子。

乐岁有灾凶,皇天那知此。

国家久承平,军剧岂宜轻。

愿告守土吏,勿使民恨兵。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宪乔的《修堠谣》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农村妇女艰辛生活的画面。诗中,诗人通过一位农妇的视角,展现了她如何跟随丈夫一同承受徭役之苦,田地荒废,生活陷入困境。妇人感叹烽堠的设置导致村庄困顿,官府征调人力,使得一家老小衣衫典当,只为供应砖瓦。她宁可与丈夫共患难,也不愿忍受独处饥饿的孤寡生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和平时期的怀念,以及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忧虑。他希望地方官员能体谅百姓,避免过度征兵,以免加深民众对军队的怨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实况和心声。

收录诗词(20)

李宪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王若农

永叔变文体,举俗不胜骂。

尔时免骂者,苶然欻已化。

待彼骂稍歇,徐放光焰长。

然后无贤愚,无不颂欧阳。

始知赵孟贵,所取在一时。

况本无定见,旋取旋弃之。

子羽不由径,伯鸾更燃灶。

二子当初出,宁辞骇与笑。

王君笃家学,敦敦求古意。

临别乞予言,欲以坚厥志。

众弃君勿弃,众取君勿取。

真能空目前,乃可谋身后。

形式: 古风

岳阳楼玩月示道者南云

洞庭不生月,径可无此楼。

月出渺渺波,我在楼上头。

湖为涤我心,月为刷我眸。

涤刷两无尽,相与成湛秋。

月乃对仰卧,似欲载我浮。

君山来枕席,手引潇湘流。

澄洞露表里,毫发无潜幽。

却顾叫退之,底用多骚愁。

希文稍欲遣,果已能乐不。

余子固不记,古今几浮沤。

道人岂知道,乃能喜我留。

勉为吐此诗,庶免为楼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归顺书感

喧喧拥鼓吹,簇簇森列驺。

仪卫一何雄,为是临边州。

却顾居中人,未免多惭羞。

据案阅文牍,琐细剧毛輶。

所列非一绪,强半因徵求。

上以供长官,下为胥吏谋。

闲及民生者,具文泛且浮。

空见日扰扰,火急疲置邮。

旧学竟安在,徇俗为苟偷。

胡不自引退,草衣归田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示州父老

朝廷置群吏,本以为尔氓。

岂为奴隶辈,朘尔厚其生。

不知当事者,何以冥此情。

前因外番乱,近防皆出兵。

庙谟在不战,民困实所矜。

挽输已累岁,十室九不赢。

谁谓于此际,而反暴其征。

仆隶专指挥,众心那得平。

我本承其乏,又切击此形。

无能救彫瘵,中夜心怦怦。

召集诸父老,积币为我明。

敢云即尽蠲,庶使渐已轻。

长谢奴与隶,不能为若营。

稍待民气复,吾志当得行。

勤勤诸父老,告报喜且惊。

譬疾未得药,遽有良医名。

我闻实内愧,亦可感尔诚。

何以相究竟,勿自负我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