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长江图

人间画手不可遇,那有江山入毫素。

吁嗟此卷谁所为,点染空堂满云雾。

虚无景象咫尺开,万里波涛天上来。

似听风雷洞庭落,歘看日月岷峨回。

烟霭微茫高岸坼,源潭掩映楼台碧。

江中万舸驾如飞,飒飒风帆天不隔。

奔湍逆浪势莫止,问尔舟师亦何喜。

虹梁缥缈锦石重,海岳苍茫翠烟起。

岩阁有人相对閒,心疑鸥鹭杳无还。

绕磴别图几游侣,杖藜扪葛同追攀。

天分南北堑长在,江水龙盘九州内。

一朝移置乌几前,拂拭徘徊生感慨。

我本沧浪垂钓者,谁令载笔金门下。

梦入青山惊啸猿,出吟紫陌愁奔马。

见此倏然双眼明,临流剧思濯尘缨。

蓬莱扶桑傥云接,为借星槎犯斗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题长江图》由明代诗人马汝骥创作,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长江的壮阔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动人心魄的长江图景。

诗的开头便以“人间画手不可遇”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赞美,接着指出“那有江山入毫素”,强调了自然之美难以被完全捕捉到纸上的艺术境界。随后,诗人通过“吁嗟此卷谁所为”提出疑问,引出对画家身份的猜测,暗示这幅画作非同凡响。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展开想象,将画面中的景象一一描绘:虚无缥缈的景象仿佛近在咫尺,万里波涛仿佛从天而降;风雷之声仿佛洞庭湖中传来,日月之光似乎在岷峨山间回旋。烟霭微茫中,高岸似乎裂开,源潭掩映着碧绿的楼台。江中万舸如飞,风帆在天际间穿梭,奔腾的江水与逆浪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江面的动态美。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景象,如虹梁缥缈、锦石重叠,海岳苍茫、翠烟升起,岩阁中有人相对闲适,心疑鸥鹭归隐。诗人通过“绕磴别图几游侣,杖藜扪葛同追攀”描绘了人在画中游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诗人感慨于长江的永恒与广阔,以及画作的移置与情感的激发。他自比为“沧浪垂钓者”,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同时也反思了自己在金门(指朝廷)的仕途生活,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长江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画家技艺的高超,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30)

马汝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三教寺有作

山高山深水声聒,孤林野寺秋寂寞。

玉兔霜毛永夜寒,白露青天下寥廓。

竹樵避虎放歌还,林猿清啸惊人落。

三年持节客山东,半世浮踪满幽壑。

汗马文章我不轻,画形忆上麒麟阁。

冠盖明时遭际难,白头天地伤漂泊。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竹溪卷

君不见潇湘万竿玉,君不见洞庭千顷秋。

苍蛟夜舞风雨黑,鼋鼍日抱青天游。

三年仗剑事明主,君山衡岳空回头。

长安六月红尘浮,竹溪竹溪何清幽。

安得载酒竹溪去,醉卧秋阴看白鸥。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南剑程文学赴官富阳为赋短句

鼓柁何人过越西,官程先宿富阳溪。

江枫乱落翻红蓼,古道惊鸦出林杪。

山堞行经风露馀,千家橘柚霜黄初。

搴帷觱发青阳转,桃李含烟足芳甸。

蔬盘毡席未为贫,谈经偃卧谁能嗔。

松醪满篘君自沃,丈夫得意非粱肉。

宫墙傥傍赤松山,长跽仙人一扣关。

形式: 古风

吴伟画册为成中丞题

国朝画师能悉数,笔力孰过江夏吴。

眼前富贵王侯无,故能潇洒超其徒。

或时酒酣赤两足,亦或脱帽空头颅。

五岳四渎生斯须,一峰忽从天际拔,九派真见江流趋。

中丞何由得真迹,列方布册看有馀。

清秋示我闾山下,白日宛坐仙人区。

由来神物易飞去,九苞之凤不在笯。

昨闻九月雷电作,沧海恐失珊瑚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