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

十年对月干戈里,忍向樽前更浩歌。

月满又逢新节序,影微难验旧山河。

霓裳犹记开元曲,桂籍空怀进士科。

矫首广寒宫阙近,欲将消息问姮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中秋对月》由元代诗人刘倩玉所作,通过其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中秋佳节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十年对月干戈里”,诗人以“十年”概括了长时间的战乱岁月,而“对月”则点明了中秋之夜,两者结合,既展现了时间的漫长,也暗示了诗人在这段时间内饱经战乱之苦。接下来的“忍向樽前更浩歌”,表达了诗人即使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也不忘借酒浇愁,释放内心的情感,但“忍”字透露出的是一种无奈和克制,显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月满又逢新节序,影微难验旧山河。”这两句承上启下,一方面感叹时光流逝,月亮再次圆满,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另一方面,诗人通过“影微”与“旧山河”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与记忆之间的落差感。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感慨。

“霓裳犹记开元曲,桂籍空怀进士科。”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通过回忆唐朝盛世的音乐(霓裳羽衣曲)和科举制度(进士科),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时代的怀念,以及对个人理想与抱负未能实现的遗憾。这里不仅有对历史的追忆,更有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最后,“矫首广寒宫阙近,欲将消息问姮娥。”诗人想象自己抬头仰望月宫,想要向嫦娥询问一些消息,这一细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通过这样的想象,诗人将个人的情感寄托于神话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综上所述,《中秋对月》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战乱、时光流逝、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1)

刘倩玉(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咸阳怀古

咸阳秋色草离离,千古愁云锁翠微。

黄犬已亡秦鹿失,白蛇初断汉龙飞。

烟消故国空流水,树老荒城自落晖。

应是骊山九泉下,死魂犹望采芝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题九灵山房图

梦里乡山十载违,丹青咫尺是耶非。

墨池新水春还满,书阁晴云晚更飞。

张翰见几先引去,管宁避乱久无归。

人生若解幽栖意,处处丘园有蕨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缉熙殿御题紫薇花扇面寿卿中丞

江南十里花茫茫,紫薇尽对中书郎。

人工会得无穷意,一枝宛转留芬芳。

缉熙殿里日月长,对画落笔蛟龙翔。

花前未觉风流远,扇底犹含雨露香。

乌府先生黄阁老,高敞新斋坐霜昊。

聊题此画托千年,从今永伴中书考。

形式: 古风

阿房宫

智力有穷天不老,秦帝山河迹如扫。

参差忽落画图间,白发朝臣惊欲倒。

咸阳初起阿房宫,六籍已焚兵已镕。

渭水函关万年固,终南泰华五云中。

复阁重楼郁相望,翠幄横铺九天上。

上容万人常有馀,下建大旗知几丈。

霞骞雾散天日迷,山重野赭民睽睽。

穷奢极丽犹未惬,谓海可梁天可梯。

蓬莱何处楼船远,上蔡东门叹黄犬。

六国楼台春草长,千门歌舞斜阳转。

游观未毕化埃尘,宫树凄凉野鹿驯。

至今世上丹青手,留与千年作谏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