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腊月二十九日为先慈四旬仙诞敬焚一诗

风雪逼岁除,称觞又今日。

泉壤去不返,十载梦魂隔。

随侍安可期,顾复悲畴昔。

常闻儿初生,每拟堪巾栉。

设帨非悬弧,颇觉期望失。

郁怀谁为宽,劳瘁易致疾。

晨夕已减餐,提携仍恳切。

最小偏垂怜,寝食依亲侧。

长往遗孤儿,雏发犹覆额。岂识罔极恩。

但苦音容没。千行赤子泪,何补春晖德。

一樽长跪奠,芳草墓门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俞玫的《乙巳腊月二十九日为先慈四旬仙诞敬焚一诗》表达了诗人对亡母深深的怀念和哀思。首句“风雪逼岁除”描绘了严冬时节,诗人面对新年的到来,内心充满对母亲去世四周年祭日的感慨。次句“称觞又今日”表达了对母亲的追忆,每年的这一天都会设祭以示哀思。

“泉壤去不返,十载梦魂隔”直接抒发了对母亲逝去的悲痛,十年来只能在梦中与她相会。诗人感叹“随侍安可期,顾复悲畴昔”,昔日陪伴母亲的日子已成为无法企及的记忆,心中充满遗憾。

“常闻儿初生,每拟堪巾栉”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本想在自己成家立业后报答,然而未能实现,诗人深感失落。“设帨非悬弧”引用古代习俗,表达未能为母亲养老送终的愧疚。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身体的疲惫,以及对幼小子女的疼爱。

“最小偏垂怜,寝食依亲侧”描绘了最小的孩子对母亲的依赖,让诗人更加痛心。母亲的早逝给孩子留下了巨大的空白,诗人感叹“岂识罔极恩,但苦音容没”。最后,诗人以“千行赤子泪,何补春晖德”表达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哀悼,只能通过祭奠来寄托哀思,“一樽长跪奠,芳草墓门碧”则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哀而不伤,感人至深。

收录诗词(13)

俞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柳枝词(其一)

处士高风恋五株,清溪吾亦爱吾庐。

苔矶软覆渔人钓,贯得江鱼上市初。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柳枝词(其二)

宫样眉痕占早春,伤心南内更无人。

灵和最是新栽种,只解风流不解颦。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柳枝词(其三)

湖山风雨系归心,新绿帘栊画阁阴。

此日苏堤重倚棹,酒痕未抵别愁深。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柳枝词(其四)

春色平分百卉先,黏天又见絮飞烟。

凭谁画出娉婷影,数笔晴江夕照边。

形式: 词牌: 杨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