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为指芒鞋更向前,匡庐深处许安禅?
前身应是山居客,说著峰头意惘然!
这首诗《行路难(其六十)》由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小径,内心对自然与禅悟的深刻思考。
首句“为指芒鞋更向前”,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踏着芒鞋,不畏艰难险阻,毅然决然地前行的形象。这不仅是对物理路径的探索,也是心灵之旅的象征。诗人选择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答。
接着,“匡庐深处许安禅?”一句,将目光投向了著名的庐山,表达了诗人渴望在深山之中找到一处静谧之所,进行禅修的愿望。这里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探索,更是心灵深处对平静与智慧的追求。
“前身应是山居客,说著峰头意惘然!”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前生可能就是一位山中隐士,对山峰的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感慨与向往。这种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禅悟的深切渴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思与诗意。
综上所述,《行路难(其六十)》通过描绘诗人行走于山间,寻求内心平静与禅悟的过程,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美好向往。
不详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头白浔阳老楫师,江村邻舍半相知。
故园桂树闻名久,可识如今剩几枝?
放棹中流恨短篷,江山如旧恨无穷!
邻船不识伤心事,打鼓鸣锣赛晚风。
为指孤松问路行,到门应是举家惊!
明晨便逐东风去,屋里平安寄一声!
惊喜吴江旅榇还,岂期儿女镜团圆!
伤心更有鸰原痛,那得忘情竟放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