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金峡

赤金无大山,峡口多怪石。

前朝蒙古卫,疆域递沿革。

叛服亦不常,圣朝示威格。

虎臣秉庙谋,驱逐得长策。

番帐尽外徙,流民乃占籍。

迩年稍生聚,亦未富田宅。

行人谋午餐,六月见新麦。

饱食戒车徒,前行沙碛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赤金峡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以及清朝对这一地区的治理情况。开篇“赤金无大山,峡口多怪石”描绘了赤金峡险峻的地貌特征,接着“前朝蒙古卫,疆域递沿革”点明了此地的历史背景,从蒙古卫所到疆域的更替,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地域的变迁。

“叛服亦不常,圣朝示威格”则反映了该地区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清朝通过展示武力来维持秩序的策略。“虎臣秉庙谋,驱逐得长策”赞扬了清朝官员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在面对叛乱时,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成功地驱逐了敌人。“番帐尽外徙,流民乃占籍”描述了清朝对流民的安置政策,将他们迁徙至安全地带,并给予户籍登记,以稳定社会秩序。

最后,“迩年稍生聚,亦未富田宅”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逐渐恢复了人口聚集,但并未达到富裕的程度。“行人谋午餐,六月见新麦”通过行人的日常活动,侧面展示了当地的农业状况,六月已能看到新麦,体现了农事的季节性。“饱食戒车徒,前行沙碛白”则描绘了行人在饱餐后继续前进的情景,沙碛白的景象可能象征着前方的艰难旅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赤金峡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还展现了清朝在治理边疆地区时的策略与成效,以及当地社会生活的状态。

收录诗词(39)

成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由赤金湖至赤金峡抵玉门县宿

披沙丽水讵堪寻,湖峡犹然号赤金。

尽日轮蹄走戈壁,几家烟火傍嵚崟。

荒原夏月无青草,独树残阳有怪禽。

忽听谯楼吹觱栗,旅怀枨触倍难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水樵大尹留别原韵志送

羡君喜色上眉峰,摇曳行旌思万重。

白水江头留爱远,赤金峡口荷恩浓。

固穷学励编蒲土,除暴心非卖菜佣。

从政合宜因地制,王关逼近酒泉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送王耔山赴疏勒二首(其一)

虚堂悬莫邪,六月血风冷。

森然墙壁间,魑魅不留影。

路人何栗栗,宁与魑魅等。

平生有肝胆,爱尔寒芒炯。

吾且藏吾刀,百怪已知警。

春宵忽龙啸,离别在俄顷。

临行期烂醉,无奈孤怀醒。

庄生夸剑术,斯义推未尽。

太刚诚易折,惜哉此锋颖。

将为绕指柔,宛转意难忍。

置君刚柔间,光敛神愈静。

一试百踌躇,砉然中其肯。

形式: 古风

送王耔山赴疏勒二首(其二)

万里既无归,何妨更万里。

西行绝太荒,犹是乾坤裹。

古人驰异域,战伐功可纪。

蝎来战伐余,乱丝待君理。

弱肉供强食,仍岁饱封豕。

昨日是前生,今日生之始。

伤禽怯鸣弓,闻筝亦惊起。

幽囚别太阳,对烛聊小喜。

养民如养狙,宁复矜鞭棰。

人狙两忘猜,宛转随所使。

火云生马头,冰月出马尾。

手挽昆仑波,先为洗泥滓。

葱岭在天半,东望万山底。

一发酒泉城,故人应在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