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彦恢适安堂

即地可栖遁,何必远结庐。

作堂依故宅,聊以适起居。

青青映户庭,嘉木罗且敷。

图史积左右,日与文士俱。

有时风日佳,行吟步前除。

萧散咏乐情,畅然形神舒。

用世岂无心,出门畏嵚岖。

优游保贞素,庶得遗毁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亮在元末明初时期,对于生活态度和理想追求的一种独特表达。诗中通过“即地可栖遁”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不必远离尘嚣去寻找隐居之所。他选择在旧宅建造“适安堂”,既满足了日常起居的需求,也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青青映户庭,嘉木罗且敷”描绘了适安堂周围环境的清幽与生机,绿树环绕,繁花似锦,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书籍为伴,与文人雅士交流,过着充实而有文化气息的生活。

“图史积左右,日与文士俱”强调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他将历史与文学作品置于身边,每日与之相伴,这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滋养。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有时风日佳,行吟步前除”则展现了诗人在美好天气时的闲适生活状态,他漫步于庭院之中,吟诵诗歌,享受自然与文化的双重乐趣。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最后,“用世岂无心,出门畏嵚岖”表达了诗人虽有入世之心,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感到畏惧和犹豫。这反映出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心态,以及对社会公正与个人价值实现的思考。

“优游保贞素,庶得遗毁誉”则是诗人最终的选择,他决定在保持自我本真与纯洁的同时,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不再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与赞誉。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学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陈亮对于理想生活、精神追求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思考,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下保持自我本真与内心平和的决心。

收录诗词(35)

陈亮(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澹虚亭为何明府作

结宇临清旷,宾客日过从。

有时抱幽独,深觉心赏通。

霁月澄清景,微云含水容。

群动喧已寂,众色望俱空。

了与世氛远,豁然心境同。

冥怀信足乐,王事徒劳衷。

何日拂衣去,高攀陶令风。

形式: 古风

六月初七夜与岭南族中长少二十二人乘月泛西湖示诸同游

落日动高兴,轻舟过碧浔。

方欣齐桡乐,复惜群山阴。

时爱波上月,清光犹未沉。

乍离洲渚浅,稍入蒲荷深。

花香袭人衣,水风凉我襟。

杯行吸素彩,曲度飘清音。

繁华不可再,新赏良在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再送唐进士士昭之京

鸷鸟刷劲翮,志欲凌九霄。

神鱼鼓巨浪,岂惮禹门遥。

十年磨干将,试用在一朝。

学富名早著,才高擢宜超。

衰年辱见知,听言生风飙。

将期白首好,无奈青云招。

春风吹江水,草色满河桥。

追攀不可及,伫立送行镳。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田园感兴

近宅数亩田,种秫仍种粳。

三时力农事,幸见秋禾登。

大儿能了官,输租先入城。

小儿方能学,稍长还愿耕。

不喜儿孙多,不愿仓廪盈。

所愿薄税敛,庶几家业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