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乌石大小二浪滩俗呼浪为郎因戏作竹枝歌二首(其二)

小郎滩下大郎滩,伯仲分司水府关。

谁为行媒教作赘,大姑山与小姑山。

形式: 词牌: 竹枝

翻译

小郎滩边有大郎滩,兄弟两人分掌水神的要塞。
无人做媒让它们联姻,大姑山和小姑山如同待嫁的姐妹。

注释

小郎滩:形容地名,可能指两个相邻的滩涂。
大郎滩:另一个地名,与小郎滩相对。
伯仲:兄弟中长幼排行的次序,这里指兄弟。
分司:分别掌管。
水府关:水神管辖的要塞或重要地点。
谁为:疑问词,谁作为。
行媒:媒人,这里指促成联姻的人。
赘:古代指女子出嫁到男家。
大姑山:一座山的名字。
小姑山:另一座山的名字。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词人杨万里的《过乌石大小二浪滩俗呼浪为郎因戏作竹枝歌二首》之二。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自然,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情感的寄托。

“小郎滩下大郎滩”,这里的“小郎滩”和“大郎滩”指的是江河中的一些水域名,通过这个设定,诗人展现了一种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深邃而又细腻的情感。

“伯仲分司水府关”,这句诗中的“伯仲”可能是指古代某些官职或人物,而“分司水府关”则是在形容一处水域的管理机构。这里通过人事物的设定,增添了诗中对自然界的描述,使得整体画面更加生动。

“谁为行媒教作赘”,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疑问和不解,仿佛在询问是谁在进行某种形式上的媒介或指导,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某些质疑或者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的好奇探索。

“大姑山与小姑山”,这里的“大姑山”和“小姑山”同样是地名,通过这种亲昵而又形象的称呼,使得这两座山在诗中的形象变得生动起来,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然界中事物的亲切感受。

总体来看,这段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某些现象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过乌石大小二浪滩俗呼浪为郎因戏作竹枝歌二首(其一)

滩声十里响千鼙,跃雪跳霜入眼奇。

记得年时上滩苦,如今也有下滩时。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支]韵

过五里径三首(其三)

入山无路出无门,鸟语猿声更断魂。

当处迷涂何处问,一溪引我得前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过五里径三首(其二)

野水奔流不小停,知渠何事太忙生。

也无一个人催促,自爱争先落涧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过五里径三首(其一)

瘦日当中暖稍回,冷山未许瘴全开。

溪光远隔深深竹,特地穿帘入轿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