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法乐辞(其一)》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王融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宇宙和佛法的深刻感悟。
首句“天长命自短”,以天之永恒与人的生命短暂形成对比,暗示生命的有限性。接着,“世促道悠悠”则指出尽管世界匆匆,但追求真理的道路却漫长无尽,引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禅衢开远驾,爱海乱轻舟”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修行之路比作通往禅境的长途跋涉,将情感的海洋比作充满波澜的生活,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复杂多变的人生中寻求解脱的过程。
“累尘曾未极,心树岂能筹”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艰难,无论是外在的烦恼还是内心的杂念,都难以彻底清除,强调了修行的持久性和艰巨性。
最后,“情埃何用洗,正水有清流”以“情埃”喻指情感的污垢,以“正水”象征纯净的真理或佛法,表达了一种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最终能够达到心灵净化、获得真知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宇宙、情感和修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求和对佛法智慧的向往,语言深沉而富有哲理,是南北朝时期文人精神追求的体现。